李慎明:列宁勤奋学习精神的现实意义


  编者按:2019年4月22日是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49周年。毛泽东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为此,我们“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公众号特刊发李慎明于1973年4月22日刊发在《新疆日报》上的这篇纪念列宁诞辰103周年的文章,并认为,列宁的勤奋学习精神,现在对于我们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列宁勤奋学习精神的现实意义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因此,列宁严格地要求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为革命勤奋学习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也是崭新的事业。每一个革命者,要透彻地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种种理论问题,彻底摆脱旧世界观的影响,就不能不用相当独立的功夫,去探讨、检验、批判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因此,列宁强调在学习上要“用一番极认真、极艰苦而浩繁的功夫”,他说:“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刻苦学习的毅力是十分惊人的,他在学习上从来不畏劳苦。

  

  沙皇封建专制的反动统治,给渴望寻求真理的列宁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十七岁的时候就进了大学。由于参加了学生运动,很快被反动当局开除。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学,到二十岁的时候,他不仅自修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而且反复阅读了当时所能找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列宁参加革命以后,更是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他坐过牢,受过流放,并且多次被迫流亡国外。可是,列宁威武不屈,不管是在监狱里,还是侨居国外,他流落到哪里,就在哪里工作、战斗和学习。一捌玖五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后,他把监狱当成特种“学府”,每天从早到晚按照严格的计划从事读书和写作。在监禁的十四个月里,列宁除了做大量的工作外,还认真阅读和研究了许多关于经济、哲学以及统计方面的书籍,做好了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准备工作。出狱后,列宁开玩笑说:“可惜从监狱里出来得早了一点,能住一些日子把书写完就更好了。在西伯利亚是不容易得到参考书的。”一捌玖八年,列宁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终日埋头于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论》,并阅读了黑格尔、康德和法国唯物主义者的著作。由于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列宁夜不成寐,异常消瘦。在失眠的夜里,他就继续学习和工作。被流放的三年中,他阅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关于党的建设的书籍,为指导以后的革命斗争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