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外贸安全的思想、实践及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发展非常迅速,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对外贸易对经 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经济安全核心的外贸安全 问题也日益凸显。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领导边区贸易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副总理分管外贸工作,并且直接抓国家在香港的外贸窗口华润公司。他对外贸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在保证外贸结构安全、外贸资产安全、建立健全外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深入思索和有效的实践,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作出了独特贡献。
一、统筹兼顾,注重外贸结构安全
外贸结构安全最重要的是统筹兼顾。陈云一向主张要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认为在对外贸易中,我国既要有效参与国际外贸,又要扶持和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同时,依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对内贸与外贸做出合理的统筹安排,避免过高的外贸依存度。
(一)注重市场结构安全
维护市场结构安全首先要调整好市场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第一,陈云主张外部和内部市场的综合平衡。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外汇短缺,亟需出口获得国家建设资金。陈云主张多出少入,量出而入。1950 年 6 月,陈云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进口什么东西,要严加管制; 出口的东西要放宽尺度,凡是能够出去的东西,不管鸡毛蒜皮都可以出。1954 年 7 月,陈云专门就处理商品内外销关系提出,除粮食、油料等物资特殊规定限量出口外,其他物资在今后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市场的销售应服从出口的需要。1961 年,陈云又提出要明确划分内销和外销的比例,凡是总值在二三十万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生产多少,出口多少,留下内销多少, 原材料如何供应等,都要逐项讨论,并且开专业会议进行安排,每项都要有着落。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1978 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在探索中理性推动与市场机制 自发演进互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市场成为我国商品流通渠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国际经济形势出现动荡,外贸出口的萎缩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外贸安全问题。此时,陈云又特别注重对内需市场的保护,采取了谨慎态度。具体到市场的出口与内销的比例问题上,陈云坚持在利用国际市场的同时,必须要立足国内,使本国商品也具有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为此,陈云十分重视国内市场开放的循序渐进,认为出让市场要有一定的过渡期,要有一定比例的内销,问题是让多少,“‘一定比例’可大可小”、“对国内工业,保护落后我 不赞成,但是,要使自己的东西一步一步地进步,达到先进的水平,这还是应当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