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同美国“不得不打”的将不只是贸易战


timg (74).jpg

  未来的中美关系究竟将什么样?中美贸易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形成所谓的“持久战”吗?许许多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就中国方面的实际情况而言,总的诉求是“求和”,而非“求战”,只不过在怎样“求和”的问题上出现了较大的争议。一部分人主张以妥协“求和”,哪怕是投降也在所不惜,这些人在中国被称为“投降派”,他们坚定地认为,对美国妥协投降比同美国打贸易战好,早投降比晚投降好,在他们看来,即便是中国做美国的战略附庸,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还能因此更加跟定美国,什么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之类,远不如手里赚足美元重要;还有一部分人主张以打“求和”,对于这场中美贸易战,他们本来“不想打、不愿打”,但被逼无奈又“不得不打”,所以就只能宣称自己“不怕打”并真的把这场贸易战打了起来。但是,他们的目的并非是要通过贸易战取得对美经济战争的胜利,他们认为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属于“斗则俱伤”的行为,所以,“打”的目的是为了“不打”,说到底还是“求和”。对于这部分人的主张,我们不妨称之为“抵抗派”,其目的是想通过对美国进行一定强度与力度反击,使美国适可而止、知难而止,从而实现保住底线的“求和”,他们最好或最渴望的结果是使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破镜重圆”,其次如能实现“不打不相识”也属于不错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打成一场“持久战”,对此也只能认了,也是“不得不打”。

  当然,除上述两种主张之外,在中国还有一部分人持第三种主张,他们认为美国针对中国不仅仅是经济贸易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崛起,因此中国必须坚决同霸权做斗争,为此就要系统、全面地规划、设计同美国霸权之间的战略较量,这部分人可以称之为“斗争派”。显然,这派主张在中国不占主流,只是流行于网络空间,在正规与主流媒体上也没有位置。

  这就意味着,对于今后中美关系的主导性设计,中国目前的主要着眼点是进行一场“不得不打”的经济贸易战。

  但问题在于,中美之间的“战”果然能停留在经济贸易领域吗?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同美国所“不得不打”的,仅仅就是贸易战吗?是不是还有别的“战”,也将“不得不打”起来呢?

  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不得不打”贸易战,那对中国而言当然十分幸运,但事实上是中国不会得到这样幸运的好事,美国不会这般轻易地放过中国。

  第一,在“战略竞争”的名义下,美国正在动用一切手段遏制、打压中国

  在战略层面上,美国早已经中美关系定性定位,即中美两国是“战略竞争”关系。既然是战略竞争,那么竞争的领域就不可能局限在经济领域,竞争的手段也不可能局限于使用贸易大棒,而必然是全面、全般与全方位,这是战略竞争的题中应有之义。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