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纪念优秀共产党人金学曙同志系列文章
编者按:人民日报人民网在清明节前夕推出纪念优秀共产党人、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杰出代表金学曙同志系列文章。据公开资料显示,金学曙1922年1月2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早年学习工作于上海。新中国甫一成立,她即从上海来到北京,投入到人民日报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西医,同时兼修中医,是当时新中国为数不多的中西医兼修的医生。她是人民日报社的元老,被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称为“新时代的杰出女性”。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杰出新闻工作者终身成就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金学曙不仅中西医兼修,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上对下,一视同仁,都以医者慈悲之心,一样认真对待。她于2014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现对人民网原文加以摘录,以向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奉献精神致敬!
老大夫的听诊器
张硕
2014年春,我认识几十年的一位老大夫去世了。听到消息的时候,往昔的记忆,瞬间带我回到了60年代的北京城,回到了天桥那个温暖的院子,过去的我唯一的家。
记得她的遗物里,有一枚小小的听诊器,金属部分已经氧化发黑,沉淀着岁月和风雨的痕迹,毫不起眼。
现在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各大医院什么样的先进设备都有,这枚陈旧的听诊器,看起来确实简陋得有点儿可怜。
可在半个世纪之前,在条件艰苦的建国初期,没有电脑,没有CT,很多时候病人主要依靠的,是大夫的医术和责任心。听诊器的主人,这位那时还年轻的老大夫,多少次仅凭这一枚听诊器,结合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悉心的问诊,做出正确诊断,救治了多少干部群众,让他们重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在老大夫手里,这不起眼的听诊器,也曾经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呢。
这位老大夫,来自江南水乡,自1950年来到北京,进入人民日报社,与人民日报社同呼吸共命运,直至2003年81岁才真正退休,整整为人民日报社的干部群众服务了半个多世纪。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这段时光是转瞬即逝的。但在人生的涓流中,这段时光,已是一生。每天清晨7点前,这枚听诊器就要跟着主人一起,带着提前蒸煮消毒好的注射器,先为有需要的患者上门打针送药。接着,这枚听诊器,要在社医院和老大夫一起辛勤工作8小时。等到下班后,等到周末了,它也还是不能休息,因为老大夫还要带着它,到各个宿舍区义务出诊。
天桥宿舍、豫王坟宿舍、煤渣胡同、北蜂窝宿舍、王府井报社……在这些地点之间,无论寒冬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黑夜白昼,老大夫吃力地骑着车,一个人走了许多许多漫长的路,还好,有听诊器的陪伴,她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