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舍主人:从钱学森拒绝访问美国看他的高尚品格
钱学森同志逝世已经十周年了。十年前他逝世后,乃至十年来,各种评论如潮,其中不乏一些阴阳怪气乃至恶语讥刺的文章或网帖津津有味地“披露”他在历史上的某些“内幕”——这些“内幕”不外乎是说钱学森回国之前曾申请入籍美国、在“大跃进”期间曾写过论说农业高产的文章之类。在钱学森所享有的“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等荣衔与定论之下,对他的好评其实并不能为他增添更多的光彩,他的某些缺点也不能有损其历史功绩,而那些恶意的讥刺,则只不过像杜甫的那首诗所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轻薄”们议论最多的“内幕”当属钱学森回国之前曾申请入籍美国之事。据查寻,这种说法的源头似乎来自于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那本《蚕丝》(中文版书名为《蚕丝:钱学森传》)。应该说张纯如是个尚存良心的华裔,她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详实地揭露了倭寇侵华时的暴行。从《蚕丝》书中可以看到,张纯如似乎流露出些许对钱学森当年回国从事国防事业的“惋惜”甚至不以为然,我想这反映出作为二代华裔的她被洗脑西化后对中华民族独立自强意志的隔膜。
张纯如在书中披露钱学森曾申请入籍美国,后因在“麦卡锡主义”恐怖中遭到怀疑和迫害而坚决要求回国。权且把张纯如书中的说法当作属实,以此贬低他回国后的功绩乃至他的爱国心也属风马牛不相及之举。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年在“麦卡锡主义”恐怖中被美国政府怀疑成“赤色分子”的中国人还有不少,其中很多人选择了忍辱吞声留在美国,则钱学森的坚决回国应该说体现了其人格的自尊与不屈。当年留在美国的人中,有些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扬名”天下,但其实,且不说那个由西方人操纵的所谓“诺贝尔奖”有多少实际价值,站在长远的历史高度,钱学森主持参与了将“在50年代初连制造一辆汽车的能力都没有的”中国几年就带入“核大国”门槛的工作,这个功业岂是一个“诺贝尔奖”所能比拟的?他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和平的贡献的确是超迈群伦,因为正如法国物理学家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众所周知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婿)所说: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见《居里先生忠告中国:要反原子弹 先要有原子弹》http://www.ce.cn/culture/people/200707/30/t20070730_12362767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