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与“红色之子”乌兰夫

2019-05-29 4169 0
作者: 冯资荣 来源: 红歌会网

  乌兰夫(1906—1988),原名云泽,字时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云泽的父亲云明亮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庄稼汉,祖父云根元小时候读过几天私塾,在村里当“保十户”。他是在迎春之际出生的,祖父就给他起名“庆春”,上学时,又给他取学名“云泽”。

  1923年春,在北京蒙藏学校学习的地下党员荣耀先受北方区委指派回内蒙古土默特招生,云泽、吉雅泰、多松年、奎壁等青年从归绥中学毕业后来到北京读书。没料到刚进北京就和人打了一架。幸运的是,这场纠纷促使他认识了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负责人邓中夏。

  邓中夏把蒙藏学校学生的情况向李大钊作了汇报,李大钊当即决定,做好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争取自己民族的翻身解放。于是,邓中夏在荣耀先、韩麟符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北京西单小石虎胡同的蒙藏学校,采取与他们拉家常、交朋友的方式,向他们宣传《共产党宣言》,宣传俄国的十月革命,并介绍他们到北京大学去听讲座、参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学习讨论、阅读《先驱》《劳动音》等进步刊物。邓中夏还邀请李大钊、赵世炎等到蒙藏学校与大家见面谈心。校园内有一棵高达十多米的古枣树,树围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据说是明朝初年吴三桂种植的,树龄已有五百多岁,为“京都古枣第一株"。邓中夏就经常在这棵古枣树下与云泽及其同学们促膝谈心,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启发他们的心智,使这些蒙古族青年逐渐意识到,不是汉人压迫蒙古人,而是普天之下富人压迫穷人。蒙古农民的仇敌不是汉人,而是帝国主义、军阀及其走狗王公。云泽十分敬佩邓中夏的学识和为人,他积极向邓中夏靠拢,经常向他求教,希望成为像邓中夏一样的革命者。不久,在邓中夏的介绍下,云泽、多松年、奎壁、佛鼎等人先后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蒙古族青年中第一批团员。

  在邓中夏的指导下,云泽等人创办了我国少数民族第一份革命刊物《蒙古农民》,在王应侯开办的简陋印刷厂印刷。刊物的编排体例参照《劳动音》,开辟有政论、醒人录、诉苦、好主意等栏目。创刊号有一篇醒目的文章,全文只有十六个字:“蒙古农民的仇敌是帝国主义、军阀、王公”,就是邓中夏说的,云泽记录的。还有一首诗:“张(作霖)才去,吴(佩孚)又来,街上死人无人埋。张又来,吴又去,前后唱的一台戏。盼星星,盼月儿,盼人不如盼自己”也是出自邓中夏的手笔。刊物出版后,受到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蒙汉农牧民的欢迎,他们说,“《蒙古农民》说出了我们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心里话”。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