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女婿、李讷丈夫王景清在京逝世 享年94岁(组图)

2021-03-02
作者: 红笔杆 来源: 中红网

  笔者从王景清之子王效芝获悉:毛主席女婿、李讷丈夫王景清,于3月1日早上六点五十八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九十四岁。将于3月3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告别仪式。

临1.jpg

  毛主席女婿、李讷丈夫王景清同志。(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2.jpg

  2012年9月9日,毛主席亲属来到纪念堂。从左至右: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女婿王景清、女儿李讷、外孙王效芝、外孙媳妇王伟。(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3.jpg

  2012年9月9日,毛主席亲属在毛纪念堂的毛主席纪念室参观。他们是:毛主席女儿李讷(中)、女婿王景清(右四)、侄女毛小青(右三)、外孙王效芝(左三)、外孙媳妇王伟(左四)。(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4.jpg

  2013年12月8日,永远怀念——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大家高唱《东方红》。前排右一为毛主席女婿、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王景清。(中红网江山摄)

临5.jpg

  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展览《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迎来了“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图为毛主席女儿李讷在签到。(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6.jpg

  2014年5月4日,以展现五四文化、弘扬五四精神为主题的《五四文化博物馆》,在浙江嘉兴隆重开馆。毛泽东女儿李讷(前排左)、女婿王景清(前排右),周恩来侄女周秉宜(第二排左)等,在五四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上。(中红网李学叶摄)

临7.jpg

  2014年5月4日,毛泽东女儿李讷(左二)、女婿王景清(左三)和嘉兴香榭园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五四文化博物馆馆长查玉强(左一)陪同下,在参观《五四文化博物馆》。(中红网江山摄)

临8.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右一)、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中)、当年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电报员李锦华(坐轮椅者左一)等在枣园革命旧址的毛主席旧居前合影。(中红网江山摄)

临9.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右)、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左)夫妇,在毛主席当年的旧居前合影留念。(中红网江山摄)

临10.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女婿王景清等,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与美国记者谈话的地方参观。(中红网江山摄)

临11.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在向毛主席铜像举行的献花仪式上,毛主席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等在铜像前合影留念。(中红网江山摄)

临12.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右)、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左)夫妇,在听取转战陕北时毛主席警卫员石国瑞之子石小庆介绍小河会议等情况。(中红网江山摄)

临13.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当年中央军委机要科二股股长王耀山之女王亚地(右一),自豪地向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右)和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左)夫妇说:”这张照片最后一排左二就是我爸爸!“(中红网江山摄)

临14.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当天空中出现美丽的祥云时,大家高兴地鼓掌并纷纷留影纪念。坐轮椅者中为李讷,左一为王景清,右一为李锦华。(中红网江山摄)

临15.jpg

  2015年5月至6月,由中红网主办的重走转战陕北路活动中,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活动一行人员,为《延安保育院》授予“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荣誉牌,并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领导、演职人员等合影留念。(中红网江山摄)

临16.jpg

  2016年11月22日,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怀着对红西路军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图为他们在听取介绍英烈的战斗故事。(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17.jpg

  2017年12月22日,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轮椅者左)、毛主席女婿王景清(坐轮椅者右)、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后排中)、外孙王效芝(后排右一)、外孙媳妇王伟(后排右二)等亲属,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后排左二为李讷助理高宗慧。图为大家在毛主席纪念堂大厅的毛主席塑像前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18.jpg

  2017年12月22日,毛主席女儿李讷(坐者左三)、毛主席女婿王景清(坐者右一)、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后排左二)、外孙王效芝(坐者左一)、外孙媳妇王伟(后排左一)等亲属,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后排右二为李讷助理高宗慧,前排右二为中办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解津伟。(中红网红色图库)

临19.jpg

  2018年1月31日,以“不忘初心、感恩老区”为题的红色活动——走向革命老区正式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举行。图为毛主席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在会场。(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景清(1927年-2021),陕西榆林人,毛泽东女儿李讷的第二任丈夫,曾担任毛泽东卫士,建国后曾任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一职。他年仅13岁就参加八路军,著有《神府红军游击队》。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王景清,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的丈夫,与李讷共度了近30年的风雨岁月。因为他的努力,一个曾经特殊的家庭复归为像多数中国老百姓一样的普通家庭。这对夫妇数十年来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他们老来相伴,常互相搀扶着去挤公交,切磋书法也是人生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娱乐。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他们已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寻常百姓人家中的一个。

  2013年5月21日,“毛泽东和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暨《百名将军•名家书赞毛泽东》”全国巡展首展在海南省博物馆拉开序幕。86岁的王景清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李讷,静静地走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厅里,看着一幅幅图片和书法,回忆共和国走过的艰难风雨之路,眼含深情。

  这么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王景清都愿意陪着李讷。他的存在,犹如给了容易跌倒的李讷生命中的另一双腿。

  王景清穿着一身洗得几乎发了白的浅灰色老套装,看得出军人风骨;李讷身着深灰色棉布套装,黑色的老北京布鞋,朴素无华。在展馆,有一眼认出他们的参观群众不禁感叹地说,“这样的家庭却如此的朴素,让人看到展览中又一处可贵的风景。”

  王景清是位和蔼的老人,在午后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是他主动上前问了第一句话,“小杜是哪里人呐?”温暖的语调似朋友般闲话家常。

  王景清是毛泽东主席的女婿,毛泽东女儿李讷的丈夫。与李讷共度了近30年的风雨岁月,因为他的努力,一个曾经非常特殊的家庭复归为像多数中国老百姓一样的普通家庭。王景清李讷夫妇二人,数十年来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享受着“品甘苦而不觉苦”的精神状态。飘散着人间最朴实烟火的人生,照彻着浮躁社会下人们的心灵,他们的朴素值得尊敬。

  李银桥为他们牵线。1940年,13岁的王景清走进了部队,从一个救护重伤员的小战士做起。在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斗争,在甘泉县开展劳动大生产,在盐池县支援部队保卫产盐地,在西柏坡,在北京,他经历着开创共和国艰辛历程中的沉重岁月。

  解放后,王景清在中央警卫师工作,是刘少奇同志的随身警卫,后调到云南省军区任怒江军分区参谋长。

  1984年初,在毛泽东原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热心帮助下,李讷和王景清结婚。王景清是李银桥在中央警卫团的老战友,陕北神木县人。王景清是在李讷处境比较困难时与之结合的,虽无高攀之嫌,但与开国领袖的女儿命运与共,生活相依,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王景清曾回忆他在延安警卫团时,见过小时候的李讷。警卫战士们个个都喜欢她。上世纪80年代初王景清在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后调入北京卫戍区第二干休所离休。王景清为人善良,厚道,爱好书法绘画,做饭做菜都是一把好手。80年代李讷曾笑对友人说:“在家里,老王是大师傅,我是清洁工。”

  婚后,王景清与李讷及继子王效芝,一家三口继续过着普通的生活。冬天,他们顶着寒风,在街头上和市民们一起,排队购买定量供应的大白菜,然后用木板三轮车拉回家,取暖做饭用的煤块也是自己买了运回家。

  在李讷家书斋的正前面有一幅48英寸彩色照片,一片蔚蓝色的海面上,李讷和王景清并肩挺立,海风轻轻地吹拂,吹动了李讷额前的几丝头发。李讷没有戴眼镜,一双深邃的大眼饱含着无限的激情俯瞰着辽阔的海岸。

  “与老伴李讷的相识是因为1983年去北京与李银桥夫妇的重聚。”王景清回忆说,“当年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同志去世,我在去北京八宝山吊唁的路上,遇到了曾在中央警备团一起工作过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李银桥便提起了从小看着长大的李讷。”

  通过李银桥夫妇的介绍,王景清后来见到了李讷,子和想象中的一样艰难。长期在革命战争中成长的经历,以及在毛泽东身边受到的艰苦朴素作风的熏陶,李讷安于这种清贫的生活,琐碎的事情难不倒她,但是门窗坏了这样又改又修的重活,李讷做不来。

  王景清默默把修修补补的活儿揽了下来。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王景清与李讷不断加深着了解,走到了一起。婚礼在一年后举行,他们没有声张,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叶子龙、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同志参加,席间大家不断地向王景清和李讷祝贺,祝他们真诚相爱。

  婚后,王景清与李讷相处和睦,正式办了离休手续后,关系也从云南转来了北京。王景清几乎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买菜买粮做饭,修门窗,拉煤块,还给李讷做了一个小板凳,冬天里也像普通人家一样买上几百斤大白菜,推着拉板车回来腌酸菜。每次去买菜,认识李讷的胡同口国营商店里卖肉的师傅会对王景清说,“你来了,李讷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过去她只买1、2毛钱的肉,少得没法切。”王景清笑说,他买猪肉会一次买2斤分成几顿吃。“后来,为了减轻李讷的负担,我们省吃俭用为孩子请了一个保姆。”对待孩子上,两口子还是十分舍得的。

  切磋书法搀扶相伴。李讷比王景清小13岁,身体不大好的李讷,却十分关心老伴的身体。王景清说,“70多岁时,我开始创作剧本,李讷就总提醒我,‘你岁数大了,可不要累病了,不要太伤神。’”革命战争时期右眼、左肩和颈椎都受过伤、身子骨也不算太好的王景清,听到老伴嘘寒问暖的话语,心中满是感动。

  王景清写了《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到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昔日陕北神府地区,走访老革命者、查阅了很多史实资料。在文史方面,王景清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李讷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晚年生活里,他们还在一起练习书法,李讷跟王景清一样,都十分喜欢隶书和篆书,切磋书法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娱乐。每天清晨,他们携手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但后来,李讷因为腿疾,经常跌倒,散步便也终止了。

  李讷从小瘦弱多病,加之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步入晚年后,精神状态欠佳,严重的失眠,四肢无力,肾脏等疾病也时常折磨着身体,王景清就陪着李讷四处看病。曾经,在前往解放军305医院途中的公交车站,总会看到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去乘公交,那就是王景清和李讷。王景清还买了一辆三轮车,蹬着三轮带着老伴上医院看病。

  人生聚散依依,近30年的携手让王景清夫妇品尝人生百味,深晓生活冷暖。几十年来,王景清李讷夫妇早已习惯了平常人的日子,当泛黄的往事随风吹落,他们已是似水流年间最普通的百姓人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4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