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一——陈昌


1.webp (8).jpg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从今天起,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此为第一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一——陈昌

1.webp (9).jpg

  【陈昌(1894.7.14-1930.2.23)】

  1915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

  “同学陈子,有志之士,馀不多见。”【1】

  陈子,即陈昌,又名章甫,湖南浏阳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0岁进私塾启蒙,曾因家贫被迫辍学。1911年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1915年毕业,入校比毛泽东早两年,毕业早3年,是毛泽东最要好的同学挚友之一。

  陈昌到底奇在哪里?竟然让毛泽东都认为不多见。其实,只一件事就能知晓。在一师读书时,他的演讲才能闻名全校,常见清早起床后,独自一人跑到湘江猴子石旁,以滔滔江水为千百听众,旁若无人地大声练习演讲,而且绘声绘色,顾盼神飞,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欣赏。因是学校辩论会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人称他为“雄辩部长”。

  他学习极为刻苦,课堂之外不是阅读报纸,就是在自习室读书,思考所得必记入笔记或日记。他勉励自己:

  “人不能天生聪明也,发愤就是聪明。人一知之,吾十可知也,人十知之,吾百可知也。”

  一般人常把聪明看成天生的,对发愤努力的决定性作用认识不够,并以脑袋不聪明或其他客观条件不足为自己不努力开脱。而陈昌的可贵在于,年纪轻轻就能认识到聪明不是天生的,通过发愤努力学习可使自己聪明,下功夫读书学习能积累起更多知识,别人知道一,自己能知道十,别人知道十,自己能知道百,这不就是聪明的表现吗?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