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衣少粮又遇酷寒,志愿军靠什么打赢长津湖战役?

2021-10-04 3931 0
作者: 宋宇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宋宇晟) “我们坐在地上窝了快两个小时,凉气从地下往肚子里灌。我们还有热水喝,而当年那些战士是没有的。那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说‘冻着冻着会睡着’。”

  吴京说,拍摄电影《长津湖》时,在一个气温跌破冰点的夜里,自己和李晨、易烊千玺在片场睡着了,这才对当年战争的残酷有了切身体会。

  “我们感受到那种真实的寒冷,更会对那些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打赢这场仗的老前辈们心生敬佩。”

点击进入下一页

  《长津湖》海报。

  在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中,《长津湖》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上映4天,影片票房近15亿。

  时隔71年,未曾亲历过那段历史的观众或许不会理解,为什么和北京几乎同纬度的长津湖地区如此寒冷,为什么在严寒中作战的部队没有足够的武器及御寒装备,志愿军又为什么能够在此战中一举围歼装备精良的美军……

  记者查阅史料,试图还原其中的诸多细节。

  长津湖为什么这么冷?

  我们先来说说长津湖这个地方。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这并不是个天然湖泊,而是一处为长津发电站蓄水的人工湖。湖水通过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

  此地虽与北京的纬度相差不大,但被群山包围,东西两岸均为海拔1300多米的山地,地势险要。

  按照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的规律,长津湖地区的气温确实要比北京低一些。

  可如果气温只是低了6℃,似乎也还能接受。不过,长津湖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海陆位置,让此地冬季的气温进一步下降。

  此地所处的盖马高原,蓄热能力本就不强,加之冬季直面寒潮南下,又受日本海水汽影响易形成降雪,堪称“苦寒之地”。

点击进入下一页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

  更为要命的是,有文献记载,自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寒。

  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1950年10月下旬,长津湖地区开始降雪,气温急剧下降。到11月下旬,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27度左右,到处是白雪覆地,加之山高路窄,道路冰封,作战环境极为恶劣。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电影《长津湖》剧照。

  部队为什么缺衣少粮?

  面对这样的气候条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却没有足够的御寒装备。

  这其中的原因还要从抗美援朝战争的东线战场说起。

  1950年10月,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即在元山设立指挥所,正式行使“联合国军”在东线的指挥权。同时,南朝鲜军队从元山北进,向长津湖推进。

  为防“联合国军”北上至长津湖后西进与西线美军会合,10月,志愿军第42军进入朝鲜战场,担负阻击东线之敌的任务。《抗美援朝战争史》载,从10月25日至11月3日,志愿军第42军主力以顽强的阻击,顶住了南朝鲜军和美军的轮番进攻。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