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那个神秘的“秘书”已经找到
红歌会网发表“红心向党”文章《开国中将刘少文:丹心献革命,党难见坚贞》,文章中对刘少文将军的人生履历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中提到了他作为秘书参加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文章说,1934年2月,刘少文辗转到达江西中央苏区。由于其工作经历和对党的忠诚,他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并主编军事杂志《革命与战争》,还担任过红军总司令部政治教导员。因此,周恩来曾称赞他是“既能秘密书写,又能提纲挈领,更能深入人心”。同年10月,刘少文参加了长征,并在扭转党的命运的遵义会议上担任秘书工作,亲身见证了党史上最伟大的一章。百度百科及人民网相关资料也有记载,应该属实。以往的主流表述是邓**同志作为中央秘书长参加了遵义会议,颇有争议,参会名单中也没有刘少文将军。看来是被“遗漏”了。
以下是全文:
丹心献革命,党难见坚贞——记开国中将刘少文
刘少文,原名刘国章,1905年12月29日出生于河南信阳县(今信阳市)。青少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影响,他积极投入了当地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进步青年。1925年3月,王若飞同志担任豫陕区委书记,在中原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刘少文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6月在有王若飞主持的仪式上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国共合作大潮。
1925年10月,为中原地区培养革命后备人才,党决定派刘少文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刘少文担任了本年级党支部书记,掌握了流利的俄语,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多次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交流往来做联络工作。
1927年2月,大革命形势处在危机中,他受组织委派,担任苏共代表团翻译。随苏联共产党代表团回中国。4月15日到达上海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大屠杀的第三天,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几经周折,他才随苏共代表团到达国共合作还未破裂的武汉,参加了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其后,党派刘少文随苏共代表团成员去长沙帮助国民党湖南省委工作,又逢“马日事变”爆发。因当晚居住在苏联领事馆内,刘少文才幸免于难。在担任苏共代表团翻译期间,刘少文及时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反映给苏共有关人员,促使共产国际决定“应该讨论陈的去留”,为扭转中国革命时局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27年11月,主持党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看中刘少文的干练,调他到身边担任助手,负责国际联络工作。1928年下半年至1931年上半年,由于早年旅苏的经历及谙熟俄语,刘少文出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翻译科科长,负责同共产国际和兄弟党的联络工作并管理有关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