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2021-12-07 3224 3
作者: 丁家琪 来源: 党史博采今日头条

  1933年12月,叶剑英同杨尚昆、彭德怀、刘伯坚、张纯清、李克农、周恩来、滕代远、袁国平在福建建宁合影(左起)

  ■56次面访叶帅

  1982年初的一天,丁家琪在北京军事科学院2号院第一次见到了叶剑英。这天晚上,叶剑英邀请《叶剑英传》编写组来他家里看电影,顺便见一见传记组新来的同志。上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决定,为除林彪外的九大元帅作传。《叶剑英传》由军事科学院负责。传记组由时任军科院院长宋时轮和第一政委粟裕挂帅。

  叶剑英坐在电影放映厅前排的沙发上,传记组坐在后面靠过道的一排椅子上。叶帅穿着一件朴素的毛衣,背有点驼,显得老态,面容慈祥。丁家琪没想到,这么大的领导是这样的。当晚放映的电影是《西安事变》,其中有叶剑英的镜头。当时他随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来到西安,直接参与了事变的解决。他很喜欢这部片子,看得兴致盎然。放了几本胶片后,大厅里亮了灯,医生请他回去休息了。他问:“还有几本?”“还有两三本。”“还能不能看啊?”“不能看了,首长您要休息了,太累了。”他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对叶剑英的访谈一开始并不顺利。对传记组提出的采访请求,叶剑英态度消极。他希望低调,不要宣传自己。传记组通过他的秘书做工作,说明这是中央的决定,需要他的配合,这不是宣传个人,而是宣传党和军队的历史,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半年多后,叶剑英终于勉强答应了,但他同时引用了一句古诗以表明心迹:“学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干身。”

  从1982年开始,对叶帅的采访一共进行了56次。每次采访结束,他都会坐着轮椅亲自把传记组送到门口。

  “叶帅很少疾言厉色,也很少争什么事情。有什么事他一般都不吭声,关键时刻就吭声了,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丁家琪说,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他总是只阐述事实,不作评价。对有的敏感问题,他会保持沉默。

  ■ “草地电报”之争

  “草地电报”是《叶剑英传》的焦点所在。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毛泽东主张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人多枪多的红四方面军负责人张国焘则提出南下川、康地区。经过不断做工作,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

  8月,中央决定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左路军,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右路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途中,张国焘又发生动摇,建议改北上为南下。据悉,9月9日,他给陈昌浩发了一封意义重大的电报。这封后来找不到了的电报,就成了一段世纪历史公案。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