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伟大友谊:相遇、相知、相随、相伴与相别
纵观毛主席与周总理革命一生,真正是国际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领袖、导师与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恒定关系。
个别人对毛主席和周总理关系的割裂甚至是污蔑,遭到了今天中国人民的普遍反对、反感与讨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遇与相拥
周恩来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心悦诚服及其对中国革命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是两人能建立起亲密而默契关系的关键所在。
虽然周总理从青年时代起就是很杰出的人才,但能真正充分施展才华和水平,正是有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和正确领导才得已实现,而毛主席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杰出领袖和导师,也离不开周总理的大力支持和真心辅佐,由此两人构建起了彼此之间相扶相成、相得益彰的特殊而又牢不可破的关系。
周总理与毛主席的相遇和相知、相拥,则要追溯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中期,在这个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革命策源地广州就一见如故,开始了为革命事业的奔走,从而为后来的长期亲密合作与相随奠定了基础。
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着教条的脱离中国实际,而把马列主义革命原理书本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把苏联革命经验专一化的,表面上看很“左”、很革命的错误思潮及其路线,这种错误泛滥几乎彻底断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而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和做法却受到排斥和打击。当时在党内军内地位和名望很高的周恩来,在革命战争实践中深刻看到了“朱毛”探索“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根据地”战略地位,深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对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中展现的才华和远见卓识深深敬佩。
在毛泽东身处“孤立”境地,以及后来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周恩来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建立起了彼此依赖和支持关系。
周恩来经过同毛泽东之间的长期而又坚固的密切合作,特别是红军开始长征后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以在中共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威望,在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斗争中,在政治上坚决支持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层,从而为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创造了根本条件。
周恩来与毛泽东之间在后来的和衷共济、同喜共哀的近半个世纪的密切合作中,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主导地位形成以后,几乎每天所有的军事电报都送到周恩来手里,周恩来看后并考虑好自己的意见,再找毛主席一起对重大问题进行事先性的商量,然后经集体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部署。决定作出之后重大和战略性的问题以及重要文电、文件由毛主席亲自起草,具体贯彻执行的或配合性的文件、协调贯彻落实则由周恩来负责,从而形成了政治军事方面重大决策毛主席居核心和主导地位,周恩来居于负责协调、贯彻、督促等关键位置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