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澄:他与毛主席心心相通——缅怀著名作家曹征路老师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129周年的诞辰到了,对他老人家的热烈的缅怀之情温暖着这个凄苦的寒冬。

  再过两天,12月28日就是著名作家曹征路老师逝世一周年。曹征路老师是改开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毛主席心心相通的著名革命文化人,对他的追思也是对毛主席的继续革命之志的最好缅怀。

(曹征路老师作品集 胡澄藏书)

  大家一提起曹征路老师就觉得他是一个底层文学的代表,其实他在当代中国文化史上还是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的显著存在。

  一年前的12月份,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说到:“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新华社2021年12月14日电)

  人们一提起中国革命史,就往往觉得是以武装斗争为主。其实,文化斗争、文艺斗争恰恰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主线。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整整八十周年。毛主席之所以主持召开这次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个文化文艺战线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甚至说到:鲁总司令(鲁迅)的这个队伍和朱总司令所率领的队伍只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延安《解放日报》胡澄供稿)

  我们重读曹征路老师的《重访革命史》,就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他在当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史上的这种伟大与深厚。可以说他的这个《重访革命史》是在当代文化史上的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劳苦大众的中国革命史的一次伟大声辨。他延续了中国革命史的这种伟大斗争精神。这一个开拓性的一个壮举,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火的一个电视剧叫《觉醒年代》,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以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周围一批文化人的觉醒。表现了那一代革命者与有志青年对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的创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创,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用。

(龙平平老师赠给笔者的《觉醒年代》 胡澄供稿)

  其实,我觉得当年那种觉醒并不是一种文人的觉醒。这是一种阶级的觉醒,是一种代表受压迫、受剥削、受侮辱、受欺负的底层群众的心声的觉醒。而曹征路老师不论他的《重访革命史》中,还是在他的小说像著名的《那儿》(原名《英特纳雄耐尔》,后因名字敏感而被迫改为谐音《那儿》,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为之写了一篇评论《狂飙为我从天落》!),《问苍茫》等等作品都是继承了这种阶级的觉醒,这种被压迫阶级的觉醒。可以说,这是在新时代文化史上的代表被压迫阶级的伟大觉醒和继续革命的强声!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