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堪称忠勇的开国上将,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清风店战役创平原歼敌奇迹
1994年10月25日,开国上将杨得志逝世。11月14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张震在《人民日报》发表《功勋卓著垂青史风范长存照人间——深切悼念杨得志同志》一文,代表中央军委如是评价: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杨得志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的和平,横戈马上,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他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呕心沥血,夙夜在公,建树良多;他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贡献突出;他修身律己,品德高尚,堪称楷模,不愧为一代忠勇之将。”
“一代忠勇之将”,是对杨得志戎马生涯的高度概括。
横戈马上: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1911年1月,杨得志出生于湖南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名为得志却长年生活困顿。少年时,他因家贫到安源煤矿、粤汉铁路、郴州地区等地做过工。1928年1月,刚刚年满17岁的杨得志,再也难以忍受残酷的现实生活,手持梭镖参加了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成为朱毛红军——红4军中的一员。
杨得志是在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投身革命的,他上井冈山前后,经受了两次严峻的政治考验。第一次,是他当时的上级、一个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的师部副官长,不愿上井冈山,劝说杨得志返回湘南家乡。当时,他对杨得志说:“我们是湖南人,为什么要留在江西呢?”杨得志反问:“湖南有红军吗?”那位副官长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他们就这样分道扬镳了。杨得志后来讲:这位副官长是第一个把我的名字写到红军花名册上的人,我又给他当过警卫员,对他很尊敬,但他要拉我离开红军,我就不能跟他走。
第二次,是红军在湘南的“八月失败”。1928年7、8月间,红4军28、29团不顾毛泽东劝阻向湘南冒进,结果造成了惨痛的失败,幸亏毛泽东率31团冒险到湘南接回余部。这次挫折,给了杨得志非常深刻的教训,他曾经说过:“‘八月失败’给我最深刻的教育是增强了党的观念。事实告诉我,如果没有毛党代表冒着风险到湘南接我们回井冈山,28团(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前景如何呢?也许要经过更艰苦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1928年10月,就在“八月失败”和井冈山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杨得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杨得志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虎将,“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刘华清、张震语)
1934年2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时任红一军团第1师第1团团长的杨得志,率团冒雨疾奔福建建宁西北的三甲嶂(又名山岬嶂),先敌抢占制高点,苦战一昼夜,以1个团顶住了敌3个师(陈诚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猛烈进攻。战斗中,他几次被断木砸倒,几次又爬起来指挥战斗,使阵地岿然不动。战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为总政治部的《红星报》撰写了《把第1团顽强作战的精神发扬光大起来》的社论,号召学习红1团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