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同班战友张思德

2024-03-13 337 0
作者: 刘树林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导语:张思德,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突遇窑洞塌方,被埋在窑洞中,不幸牺牲。为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刘树林是与张思德在一个班和一个组战斗、工作过的战友,本文中,他沉痛回忆了战友张思德牺牲的全部过程。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今为思德乡)韩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炮火硝烟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副班长、班长、通信班长等职务。他给人的感觉很老实,其实人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战友们都叫他“小老虎”。1942年11月,张思德调延安中共中央警卫团一连二排四班当战士。次年初春,他又被调到延安枣园警卫团内卫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

  1944年刚过完春节,张思德就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当了一名农场副队长,刘树林和白仓都是队员。这年夏天,上级决定选派在安塞生产农场劳动的中央警卫团枣园内卫班的部分同志到安塞县山中烧炭,以解决枣园中央机关冬季取暖的问题。张思德、刘树林和白仓都积极报名。因为张思德曾于1940年夏在延安南边的土黄沟烧过炭,所以这次领导就又指派他去烧。

  1944年7月初,张思德和内卫班警卫战士刘树林、白仓等一块上山烧炭。他们背着行李,带着锯子、斧头等工具,来到安塞县最南边的石峡峪村。这里傍山依林,人家不足百户。在村南五六里远的山中,就有青冈树林。青冈树木质坚硬耐腐,是烧炭的上等木料。前去烧炭的中央警卫团战士编成两个小组,一个组负责挖炭窑和装窑,一个组负责砍伐青冈树备木料,每小组三个人。张思德、刘树林和白仓编在一个小组,负责挖炭窑和装窑。张思德参加过长征,按习惯同志们都称他老战士。白仓是陕西省延川县人,延川县和安塞县是邻县,白仓算是当地人,比较熟悉当地的情况。三个人中,刘树林年龄最小。

  烧炭的地方,位于延安的西南方向,距离延安城区60多里,今属安塞县楼坪乡,当时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的地区。因为这里地理位置靠北,冬季天冷得早,必须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烧炭任务,所以他们工作抓得很紧。到石峡峪村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思德就带着战友们进山,开始了烧炭的准备工作。张思德跑上跑下,根据山势坡度缓陡和青冈树林的大小,选择具体的烧炭地点。为了加快进度,两组人员同时开工,战士们起早贪黑,很快两座炭窑就打出来了,青冈树料也准备了一大堆。大家把木料背到窑前,张思德就开始装窑,其他同志继续开挖新窑,砍伐青冈树料。张思德把两座炭窑装好后同时点火烧窑,等到木炭烧成压火后,战士们也把新窑挖好、木料备足了,如此有序进行,烧炭工作进展顺利。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