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 接过岸英的枪 :纪念毛岸英同志诞辰102周年


  按:今天是毛岸英同志102岁生日,特重发此文。

图片

  毛岸英同志牺牲60周年的时候,一群网友自发地搞了一场网络纪念活动,受一位网友所托为他拟了篇发言稿,初稿取的标题便是《接过岸英的枪》。

  之所以取这个题目,因为岸英同志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笔者写这个题目的时候刚好也是28岁,参加活动的网友大多也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抛开毛主席长子这个特殊身份,岸英同志与你、我、他没有距离;笔者也不认为存在这个距离,一生反对特权的毛主席和给表弟向三立写信反对“人情”的岸英同志大概也不认为吧。

图片

  毛岸英给向三立的信

  1922年10月24日,岸英出生于湖南长沙。出生之时,父亲没能守在产房,而是正在长沙街头领导工人维权、和省府谈判。

  出生之后,年幼的岸英就跟随投身革命的父母开始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于长沙、上海、广州与韶山。

图片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8岁的时候,岸英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关进了国民党的监狱;母亲被反动派杀害后,少年毛岸英带着年幼的弟弟流浪到上海,做过乞丐、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岸英在年幼时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固然有出身革命家庭的原因,却也是那个时代底层劳动人民子弟的普遍写照。影视剧里歌颂的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只属于占总人口极少数的洋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大多数的底层百姓都在苦苦挣扎。便是在国民党的所谓的黄金十年,300余万人口的上海,失业无业人口竟高达六七十万,1932年统计的乞丐人数达25000余人,卖儿鬻女者甚众。

图片

  然而,也正是少年时代在上海街头的乞讨、流浪经历,让毛岸英从小就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和他的父亲一样,终其一生对劳动人民有着无比深厚的热爱之情、并要为着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幸福去抛头颅、洒热血。

  1936年,地下党组织才找到了岸英和弟弟岸青,并辗转送到了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岸英心系祖国人民和革命,在父亲书信的教导鼓励下,为了革命发奋刻苦学习。因为表现优异,刚到苏联不久,就在国际儿童院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图片

  周恩来、邓颖超在苏联看望毛岸英兄弟

图片

  1941年1月31日,毛主席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曾约定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但同样热爱苏联人民、热爱苏维埃革命事业的毛岸英,还是毅然决然地数次直接写信给斯大林,主动要求加入苏联红军、到反法西斯战场的最前线去。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