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撑天的神话,你是明目的昭彰——写在袁老逝世两周年的日子
一晃,袁老逝世两年了,我们怀念他,感恩他。也从袁老身上知道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民以食为天,让人民告别饥饿,这是新中国的国策,袁老是这一国策的见证人,也是实现这一国策的撑天人。
饥饿,是一个缠绕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噩梦。历朝历代,因为没饭吃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袁老一生的志向,就是要让天下人吃饱饭。为了这个宏志,袁老91岁时还在农田里劳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日子。袁老实现了他一生的宏愿,因为袁老,中国人告别了饥饿。
袁老功德无量,对此,我们不再赘述。我们今天专文缅怀袁老,更在于虔诚地接受和阐述袁老给予世界的昭彰启示。
袁老告知世界,胸怀大志,耕耘不止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
“成功的花呀,人们只惊叹你现实的明媚,然而,在你萌芽的时候,却洒过生命的泪泉,流过牺牲的血水……”用冰心先生的诗来概括袁老一生不变的学术精神,显得特别贴切。
袁老的科研课题是提高中国人的主食——水稻的产量。
袁老的科研课题攻克之前,中国和全球的水稻产量到顶也就300斤/亩。袁老生前把中国的水稻亩产提高到了2300多斤/亩。中国人不但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也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飞跃。而袁老,则成了中国第一农民,一辈子与水稻相伴,与泥土相伴,与日晒风雨相伴。
袁老告知世界,毛泽东时代是老百姓的福音。袁老生动诠释了生逢盛世。他的科研课题与国策共鸣。在国家还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国家给予了袁老力所能及的科研条件,毛主席还专门指示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面对面地关心和支持袁老的课题攻关。也正是因为新中国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才会有今天人们熟知的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牛胰岛素、杂交水稻、青蒿素、激光照排)。
袁老告知世界,确立正确的方向,对科研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面对提高水稻产量,传统的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一现实情况。袁老慧眼独具,另辟蹊径,果断选择了培育杂交稻这条路。正是这一选择,成就了袁老的久久为功。
这里,我们也要说说杂种优势的发现者,寄托我们对先贤的缅怀。1864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年 --- 1884年)在长达8年的豌豆遗传规律实验研究时意外发现了杂种优势这一生物遗传现象。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分离规律”(即“孟德尔第一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孟德尔第二定律”),这为人类提高植物的产量打开了新的思路,也给了袁老巨大的启发。或者说,没有先贤的铺垫,就可能没有后来的袁隆平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