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如何面对讥笑、羞辱的?记东山学堂的毛泽东
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毛主席永远都是伟岸的、气宇轩昂的,在我的想象中,毛主席就是一道光,走到哪里,都能把那一片地方照亮,我觉得,他是充满力量的。
农村人来到城市里生活,常常会被看不起、讥笑、嘲讽,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应该不少人对这种体验也并不陌生,这种经历有多么痛苦,经历的人自然会知道。但我们又如何能够把这些和毛主席联系起来呢?
毛主席确实有过这么一段经历的,刚从韶山冲走出来的人生第一站——东山学堂。
东山学堂的学生,大多是地主子弟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一个个衣着讲究,这使毛泽东从心里感谢父亲舍得花那么多钱供他到这里来念书。
初来乍到,毛泽东说话的口音带有浓重的乡土气,再加上他衣着朴素,只穿了两件自以为像样的短衫长袍,脚上穿着草鞋,在同学中年龄又偏大,先他入学的学生们便找各种机会、利用各种场合奚落他、歧视他,这给他的心灵深处蒙上了十分沉重的阴影,也促使他暗地里更加发奋读书。
那些富家子弟经常欺辱毛泽东,对他蛮横无理,不仅给他取了一个极为难听的绰号,还有人当众嘲笑他、讥讽他说:“挑粪桶去吧!还穿草鞋呢,脚上有牛粪哩!”
尤其不能令毛泽东容忍的是,不知谁探听到的消息,知道了毛泽东在家时曾经讨过老婆,有人便拿这件事挖苦他说:“上什么学呀?回家抱伢子去吧!莫把老婆一个人晒在家里。”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伤害了毛泽东的自尊心,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毛泽东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同学们的态度,对刚刚步入社会的毛泽东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他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许多想法都记录在了一个小本子上,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借以发泄自己的苦恼、怨恨和激励斗志。他写道:
我连自己的老子都敢反,何况你们这群娃娃!全中国我都敢反,何况你们这群碌碌小人!
类似这样的话,他也对他同在东山学堂读书的表兄讲了。
此时的毛泽东,先是爱读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一首《卜算子·咏梅》词;心情消沉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在教室外面树丛中的空地上一边踱步一边吟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后来,他又喜欢上了唐朝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写的一首《题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面对众多同学的排斥,多数情况下毛泽东并不直接反抗,而是独处一隅,默默地写了一首《咏蛙》诗,借以发泄他内心深处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