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毛主席的意见终于被采纳
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有一条街道叫做翘街,因两头高中间低而得名。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这儿召开了知名的黎平会议,正式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前往遵义方向,绕开了蒋介石布下的大口袋,从而避免了更大的牺牲。黎平是中国侗乡,肇兴侗寨是驰名全国的旅游景区,侗族大歌在中外民间音乐中极为独特。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进占黎平县城。这是中央红军进入贵州省后攻占的第一座县城。
黎平是东下湖广,西上云贵的交通要塞,也是清水江、都柳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重地,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相当繁荣,有小南京的雅称。清代中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客商在黎平建立商会。现存清代嘉庆湖广会馆,建筑面积3480多平方米,仅禹王宫内就悬挂有“探花及第”、“状元及第”等各种扁牌题词80多件。
当地居民为繁荣经济,常年把山区的茶油、核桃、香菇、天麻、杜仲等山珍药材,由水路运往清水江,下洞庭,到上海,故而让黎平古城一直享誉上海等大都市。
然而在85年前,红军经过这里时,正是风雨如磐,前途渺茫。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伤亡惨重,且党内的错误路线还占据主导地位,红军前途未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集中讨论从老山界争论酝酿、通道会议又议而未决的中央红军转移的战略方针,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开了一天一夜,争论十分激烈,最终政治局采纳毛泽东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的正确主张,从根本上实现了转兵,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湖南通道县,博古、李德等迫于形势,勉强同意出兵贵州,但仍顽固坚持到湘西建立根据地。何去何从必须当机立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集中讨论从老山界争论酝酿、通道会议又议而未决的中央红军转移的战略方针。
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开了一天一夜,争论十分激烈,毛泽东在会上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认为进军贵州是红军唯一正确的出路,他的意见得到了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认为到湘西建立根据地已经不可能、不现实,必须放弃既定方针,以遵义为中心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由此决定向遵义进军的作战方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