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转折靠遵义会议就完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遵义,一座英雄的城市。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会址。86年前,一场关乎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中国革命的历史在此转折。
门楼上,6个金色刻字“遵义会议会址”熠熠生辉,这是1964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走进会址,一幢中西合璧、古朴大方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映入眼帘,青瓦丹柱,灰砖白墙,拾级而上就一步一步走进了历史的现场。
在二楼一间仅有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屋里,十多把椅子紧凑摆放在一张长木桌周围。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就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反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及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种种原因,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星火团友在遵义会议纪念馆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历史的复杂性远超你我想象,如今我们只能凭借一丝现存的遗迹去了解,快跟我去现场看看吧!
红军山上埋忠骨
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在陵园顶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碑的顶端,是镰刀锤子标志。外围大圆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
大圆环由4个红军头像支撑,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星火团友在遵义红军山
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的骨灰。
邓萍墓东南面,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旁的半身雕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烈士牺牲时的情景。
再往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53年,把附近的77座红军坟墓集中迁到这里。
二战娄山首大捷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娄山关”三个字由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从贵州桐梓沿川黔公路出发,遥遥便可望见一座高大的金色浮雕屹立在山脚。浮雕上,战旗飘扬,红军将士跃马横枪,前仆后继……这里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战斗的主战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