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在政治上挽救了红军,攻克镇远在物资上挽救了红军!
如果说遵义会议在政治上挽救了红军,那么攻克镇远和镇远阻击战则在物资和战略上挽救了红军!
自长征以来,红军所经之地都是穷乡僻壤,虽然攻占了几座县城,但都是“地无三分银”的穷地。
而镇远则不同,它是红军长征以来攻占的第一座地级城市,这里不但商家云集,而且还是贵州东部行营,黔军第五旅驻地,敌二十五军的大批军需物资囤积于此。
如果没有镇远,红军恐怕也难以支撑下去。
镇远,地处滇头楚尾,地形雄奇险峻,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之称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黎平会议后,毛主席虽然没有直接掌握军事指挥权,但会议已基本听取了毛主席的意见,放弃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决定,作出了挺进贵州,北上川黔边境的战略决策。
攻占镇远也是北进战略决策之一。
“欲守云贵,先据镇远。”这是兵家的共同认识,同时也是商贾经商聚财的共识点。
畅达的水陆交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入驻镇远经商,故镇远又有“军旗掩映下的水陆大都市”的响亮城市名片。
秦晋会馆、两湖会馆、江南会馆、江西会馆等八大会馆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商号,湖广的大米,江浙的布匹,江西的瓷器以及全国各地的商品在这座五方杂处、多元文明的城市应有尽有。
镇远不同于贵州的其它地方,明清以来,赋税收入丰厚,长期高居全省之冠,可以说是贵州少有的富庶之乡,财富之城。
红一军团第15师、红九军团于12月24日攻占镇远之后,获得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粮食、布匹、药品和黄金白银,极大地满足了红军的给养。
12月25日,红军还在府城三牌仁寿宫召开了大规模劫富济贫大会,大批工人、店员、农民及贫苦群众参加。
会上斗争了地主恶霸,所得财物除红军留下部分作部队所需外,绝大部分给了群众。
乡亲们有的分得一些粮食,有的分得几斤猪肉,有的分得几件衣服,也有的分得一条被子,真是人心大快,个个扬眉吐气!
镇远县委党史研究室付晓翡研究员介绍说:
“镇远官府和商人众多的钱财,加上敌军事先运到镇远的辎重物资,部分金条和数万银元,以及大量粮食、被服、药品、枪支弹药等,红军运了三天三夜。”
人们常说“镇远三件宝:山水秀,历史长,红军遗迹真不少!”
“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红军是为工农民众谋利益的!”“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让乡亲们迅速和红军拉近了距离。
晚上,红军各级指战员都睡镇远大街的屋檐下,不扰民,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乡亲们都赞扬红军说:这样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的好军队,古往今来从未见过。第二天早上,好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报名参加了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