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会宁——红军会师天下安宁!
榜罗镇,与哈达铺一样,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关键小镇”之一。
在哈达铺,党中央宣布,“到陕北去”;在榜罗镇,党中央确定,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
1935年9月27日,党中央率整编后的陕甘支队抵达榜罗镇后,当晚,由毛泽东在榜罗镇小学校长室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改变了之前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定,正式确定将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甘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这成为党的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
榜罗镇会议会址,室内的桌椅板凳、清油灯等办公陈设,仍保留着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召开会议时使用的原物。
榜罗小学,现仅存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宿处,均为土木结构民居建筑,1979年改建为红军长征纪念馆。
榜罗镇会议旧址还包括红军连以上干部千人大会会议旧址、党家堡战役遗址、朱家堡战斗遗址、红军驻宿一条街和红军饮马池遗址等。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
连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红军饮马池
1935年10月5日,毛主席率中央红军途径单家集,当地群众盛情接待。
在清真寺北厢房,毛主席与阿訇马德海促膝交谈,阐明党和红军各民族团结、平等以及尊重回族习俗等政策,并夜宿于此。
红军队伍纪律严明,尊重回族风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堪称民族团结模范。
六盘山纪念馆内模拟场景
1993年,在毛泽东主席100周年诞辰之际,为弘扬革命传统,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单家集回汉群众自发树碑,威严庄重的“人民救星,一代伟人”纪念碑展现在肃穆典雅的“陕义堂”清真寺门前。
单家集,听讲红军遗物故事
1935年10月7号,国民党为阻止由中央红军改编的陕甘支队与陕北红军会合,调集重兵在六盘山一带设防。
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中央红军向六盘山急进,终于跨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阻碍。
当毛主席站在这座最高峰海拔3100余米的险峻大山之上,陕北已在眼前。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一首传世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就在此时诞生了。
六盘山峡谷处,悬崖峭壁极为险峻。其中溪流交错,水流每到陡落处便会飞泻成瀑或落地成潭,形成潭、瀑、泉、涧,溪等多种水体景观。
如今在六盘山上,有一条再现长征历程的微缩景观——“红军小道”,2.5公里的小道上用雕塑群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壮举的18个主要场景。
从山脚沿曲径通幽的小道千回百转而上,“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等经典场景在沿途逐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