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火的长征,催生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

2021-06-02 2850 0
作者: 星火游 来源: 星火游公众号

  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工农红第一、二、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区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以胜利告终。

  在历时两年多的长征中,红军足迹踏遍湘、桂、黔、滇、川、康、甘、青、像、陕等14个省,经过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东乡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时间之长、接触范围之广,为红军历史上之前所未有。

  红军长征之前,由于中国共产党主要在汉族聚居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民族问题并不突出,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经济与文化、宗教与风俗缺乏了解,也很少制定相关的政策。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实行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毫无地位,经济上没有保障。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利用民族矛盾进行大量的F共宣传,如红军“杀人放火”、“抢劫财产”、“共产共妻”等,使少数民族群众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从而对红军产生恐惧、戒备甚至敌视的心理。

  导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隔阂很深,更加深了红军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的难度。

  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实现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坚持了这一根本原则,发布了一系列的指示和决议,最终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信任和拥护。

  正是血与火的长征,催生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成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红军长征中的民族政策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联谊塑像

  (一)宣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刚进入瑶、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总政治部即向全军发布了《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十三条,提出:

  “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

  “苗族与汉族的工农起来共同扫平国民党军阀统治!”

  “反对苗汉民族的对立,只有苗族与汉族的工农一体,同心打倒共同的敌人,苗族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

  “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解放弱小民族的!”

  ……

  贵州东部各县的苗族群众甚多,向来受汉族统治者欺侮,加之苗族群众普遍听得懂汉语,所以中央红军经过贵州时,以民族平等和反对贵州军阀压迫苗家相号召,鼓动苗族群众到区公所长等人的家里没收财物谷子,取得了他们的普遍拥护。

  红军部队有时缴获了民团的枪支,也发给少数民族群众,将其武装起来。因此,1935年春在才喜界石壁上刻写下这样的诗句:“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