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为何拥护毛主席带领的共产党?这就是答案!
没有群众,一切都是空谈!
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果没有沿途群众的支援和帮助,就没有食物补给,没有兵源补充,没有衣穿,没有弹打,甚至连块落脚地都没有。
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污名化宣传,如四川军阀邓锡侯部大肆诬蔑红军“普烧普杀”、“共产共妻”、“青面獠牙”、“头长八只脚”、“专吃人脑花和小娃娃”等。
红军岂不成了老百姓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能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然而,现实则完全与蒋介石的期望相反,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变着法儿地用恶毒语言诬蔑、丑化红军,可当真实的红军来到老百姓身边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红军每到一处,就立即宣布取消一切国民党的捐税,还向当地群众了解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的情况,然后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除留一部分必需品用于解决红军的给养外,其余的尽量发给当地群众。
例如,红一方面军二渡赤水时,在二郎滩打开军阀侯之担的盐仓,把盐巴分给了当地群众。红九军团在云南会泽将没收土豪的谷子、盐巴、布匹等分给贫苦群众。
二郎滩渡口
萧克将军认为红军队伍不断壮大、胜利进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路宣传抗日救国和红军纪律,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财物,得到广大群众拥护”,真正让群众明白共产党和红军为谁闹革命,为谁打仗。
不过,这一切宣传成果都来之不易。
首先就是长征初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处于统治地位。他们对群众工作听之任之,不管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在长征准备阶段以及长征开始后,都没有对广大干部群众和官兵进行宣传解释,导致野战医院还以为就在附近苏区打仗,所以连屎盆、尿盆都带上了。
正是此种“搬家”式的“抬棺”前进,导致了红军在湘江之战中的惨烈结局。
其次,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区,大多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区域,其中更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
这些地方的群众信息闭塞,对共产党和红军了解甚少,不少人还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蛊惑,以至于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民族隔阂颇深,普通群众对红军的误解也颇深。
因此红军必须付出比以往在苏区做群众宣传工作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中间,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可红军长期处于流动和被“追剿”的危险环境中,缺乏充足的时间细致去做,所以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这一情况。
再加上曾经苏区的工作经验已经不适于白区群众,不能简单地以“当红军有猪肉吃”等口号来宣传。
一切内外环境都在考验着党,考验着红军战士们。
直到遵义会议初步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恢复了毛主席正确的群众工作路线,强调了正确的群众路线和扎实的群众工作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