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旅行社组织的河南“红五星”旅游,让我几乎天天热泪盈眶
河南“红五星”旅游记
(2021年4月7日—10日)
男子汉,眼泪比血液还宝贵,但这几天我这个湖南汉子却抑制不住自己,几乎天天热泪盈眶。
什么事这样感动呢?还是要从星火旅行社这次组织的河南“红五星”旅游团说起,
“五颗红星”分别是,红旗渠、郭亮村、刘庄、兰考、南街村。
大家都知道,这五颗红星都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才发出灿烂的光芒,成为今天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一个个神话般的故事。
我们的行程第一站是红旗渠,红旗渠的展览馆里有这么一组雕塑,服务员说这组雕塑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旧社会河南林县水贵于油,每个家庭几乎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和劳动力打水,才能维持全家低水平的生存。
这组雕塑是一个老大爷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起,对着天嚎啕大哭,一担挑水木桶横倒在地上,洒了一地水。
讲解员说:这个老大爷大年三十那天,天还没亮,就动身去打水,一直到黄昏还没有回家,他新过门的儿媳妇是小脚女人,看到公爹这么晚还没回家,就到村头去接他,一直到天完全黑了,才看见公爹一步一移挑着半担水蹒跚归来,儿媳妇看着公爹实在是太饿太累了,想替公爹挑一程,谁知小脚媳妇挑着水刚走几步,就摔了一跤,把一担水全部倒在地上,儿媳妇又悔又愧,当晚就上吊自杀了。
据文字记载,林县从明朝正统元年的公元1436年至公元1949年的514年间,共发生100多次大旱,其中30多次颗粒无收,有五次“人相食”。
这是林县旧社会缺水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没有水,一片焦土,十年九不收,林县人民并未能走出困境。
为了解决林县的吃水、用水问题,县委书记张贵和县长李贵硬是踏遍全县及周边每一个角落觅水,最后在几十公里外的山西找到水源,1960年春节刚过,就顶风冒雪带领几万民工开赴太行山,用几块布围一个办公室放在工地上作为工程指挥部,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举全县之力,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几百米高的绝壁上建成1500公里的大小渠道,有人计算过他们挖掘的土石方可以磊起一道高2米、宽3米,从广州到哈尔滨的墙。
周总理说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可南京长江大桥是举全国之力建成的,红旗渠是在60年代老百姓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全凭一个县的人力、技术和百分之六十三的财力建成的(到后期国家给予了整个工程款的百分之三十七的支持)
当你看到身边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但爬上展览馆几十个台阶,就气喘吁吁的姑娘们,与展览馆图片上英姿飒爽的姑娘,两手各握一支钢钎,在悬崖峭壁上战天斗地的场景,两相对比时你不感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