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美国对尼泊尔推进“千年挑战计划”的战略意图及其认知逻辑
【12月26日,尼泊尔新一任政府总理普拉昌达(中)在加德满都出席宣誓就职仪式。新华社发(苏拉韦·什雷斯塔摄)】
【内容提要】在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平队等传统援助相继遭遇“援助无效”和“彻底失败”等指摘之后,2002年“千年挑战计划”的推出一度为美国对外援助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然而,站在受援国立场,美国的国际主义动机更多被解读为“现代帝国主义工具”、“大国诱饵”以及“政治陷阱”。发展中国家对“千年挑战计划”20年接受史几乎也是一部拒绝史,历史上多次发生突然终止、项目退款和中途退出等“重大变化”和“折中”。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的本质是美国通过投放“战略诱饵”加强对尼泊尔进行内部控制的战略工具。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落地的重要原因和背景在于尼泊尔大会党以及印度教民族主义力量持续不断增长,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理论混乱和力量衰减之中。
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Millennium Challenge Plan)历时十年于2022年2月突破重重障碍在尼泊尔勉强落地。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的落地和实施正在经历一个复杂的内外政治博弈过程,在这场博弈中尼泊尔的政治生态乃至经济基础将不断被重塑和改变。本文旨在将美国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将其放置在“9·11”后美国全球发展援助战略发生“新转折”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了20年的背景下进行综合考察,聚焦美国国际主义动机背后的真实战略意图,分析该计划如何突破关键环节在尼泊尔成功落地,以及评估该计划对尼泊尔未来可能产生的潜在政治影响。
一、美国推进尼泊尔版“千年挑战计划”的战略目标
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中,对外援助一直与国家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似乎表明,布什政府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发现”了这种关系——对外援助被赋予新的重要角色,提升至与军事和外交并列为“反恐战争”的三大支柱之一。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勾勒了这样的一种世界图景:在“9·11”阴影笼罩之下,流氓国家、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融合在一起,对美国形成了无处不在的威胁。过去的敌人“需要庞大的军队和巨大的工业能力才能威胁美国”,但是“现在由个人组成的隐蔽网络只需不到一辆坦克的代价就可以给我们的国土造成巨大的混乱和苦难,……2001年的‘9·11’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像阿富汗这样的弱国可以像强国一样给我们的国家利益造成巨大的威胁。贫穷不会把穷人变成恐怖分子和谋杀犯,但贫穷、软弱的制度以及腐败会使弱国极易被其境内的恐怖网络和毒品卡特尔所利用。”报告由此得出结论认为:“美国现在受到的威胁与其说来自耀武扬威的国家,倒不如说来自‘衰败国家’。”[1] 因此,除了让美国军事、情报和外交界重新适应“9·11”后的世界,必须对“衰败国家”内部实施更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