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做?看古巴如何用农业拯救国家(下)
导 语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加勒比海岛国的古巴就一直遭受着美国在经济和金融上的封锁。苏联解体后,古巴的“绿色革命”宣告破产。同时,由于自然灾害、农业人口减少等原因,古巴农业一度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正是在如此压力下,古巴农业被迫开始探索一条权力下放的新道路,建立了合作化的农业生态耕种系统,并大获成功,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古巴农业的变革经验,从时代背景和农业生产现状出发,重点讨论了举国上下的生态农业运动和农业知识创造实践。古巴农业变革的成功在于政策上的重视与政治上的放权,一方面,发展可持续农业成为国家层面的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民众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在生态农业的知识创新、技术交流以及农业产销上下游的机制设立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
本文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呈现了古巴在回应全球气候变化、新自由主义等问题上的经验,而且呈现了古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农业资本化、制度官僚化中突围的经验。作者最后指出,学习古巴经验的关键在于激发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意识”。
(原文篇幅长,故本号将分上下篇推送,推送时对原文有部分删节,并对小标题做了改动。)
文章目录
一、古巴农业成功的因素和历史地理特点
二、古巴的土改过程
三、古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成功的“绿色革命”
四、20世纪九十年代,当古巴遭遇粮食危机
五、古巴的三种农业合作社
六、克服重重难关,实现粮食安全
七、构建多元化农产品市场
下篇
八、古巴的生态农业运动
九、生态农业运动中的重要政策、措施和项目
十、生态农业运动:农民尊严的体现
十一、国民推动本土农业知识、创新与发明
十二、结论:古巴农业发展的成就、挑战与经验
八
古巴的生态农业运动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古巴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在有机肥料、土壤保持、作物与禽畜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还依托一系列的计划和农业发展项目来实施土地政策改革,如它推行的生态农业灯塔项目、都市农业计划以及国民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大众米”推广运动等都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使古巴的生态农业转变堪称典范。下文将结合古巴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背景,重点梳理生态农业发展中成功的项目和实施计划,并总结这些典型案例的宝贵经验。
古巴生态农业运动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权力下放。地方性知识不可能全部由自上而下的政策所取代。宏观政策的作用就是配合和支持人们做他们愿意做的,继而学习、成长并获得成功。因此,为推动地方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权力下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结论已在国家层面得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