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62年七千人大会的前前后后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致开幕词时,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豪迈地宣布:“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紧接着向全党发出了新的战斗号令:“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
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这段时期是他建立新中国以来最为高兴的时候。他无比欣慰地看到,在实现社会制度大变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他们做了主人了。”“我们这个民族现在的热情、热潮,就像打破原子核释放出热能出来。”他极其兴奋地感觉到,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追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到了付诸实现的时候;而“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压力则给了他“只争朝夕”的强烈紧迫感。
这位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创造了无数军事史上奇迹的统帅,把这个新的任务同样看成一场伟大的战争,一场与多年来欺侮中国人民的世界列强进行实力竞争的战争,一场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落后状态的与时间赛跑的战争。在八大之后的一年内,毛泽东多次在干部会议上讲:“现在是团结人民向自然界作战,这是一场新的战争。我们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于是,这位伟大的统帅率领亿万人民在1958年向着既定的宏伟目标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冲刺。
可是,经济建设与军事斗争毕竟是两回事,各有各的规律。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也由于主客观的许多其他因素,这场冲刺遭到了重大的挫折。这种情况及其严重后果直到1960年的夏天才完全反映到中央高层。
那年的夏天,中国的许多地方正在被连续数月灼热的太阳烤得土地干裂,而毛泽东的心却从来没有这样冰凉和沉重。在七月五日开始的中央北戴河会议上出现了令许多高官料想不到的一幕:党的总书记邓小平在会议结束时宣布:“最近主席恐怕是要脱离一下工作,完全休息”,毛泽东接着就说:“我赞成,休息一个时期。”显然,这是最高层商量好了的安排。
从青年时期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迎接各种挑战的毛泽东,经历过那么多的惊涛骇浪,从来没有这样显露疲惫!要从工作的日理万机来说,他确实是太累了,不仅要面对不断下滑的工业生产和日益紧张的粮食形势,又要对付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致使许多重大生产和科研项目中途停顿还要催逼还债的雪上加霜。但是真正的原因还不在这里,一直以来频传不断的捷报与突然暴露的现实困境形成巨大的反差,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就在北戴河会议之前不久,他离开北京出去作了一次长时间的巡视。毛泽东走了天津,济南,郑州,武汉,长沙,九江,杭州,上海。一路下来,耳闻目睹,都是好听的和好看的,不是让他看小块丰产田里长得差不多有一人高的麦子,就是看展览馆的展品。他也听到反映一些地区的严重问题,但被告知只是少数个别地方的问题,而且正在解决。可是到了北戴河会议,汇总上来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这给满怀希望通过大跃进迅速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并一直充满信心的毛泽东心理上造成很大的打击。他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注意到,在一个多月的北戴河会议期间,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长时间不语,睡觉也很不好。他甚至以请求的口气对值班人员说,他很忙,文件多,生活上对他多照顾一下,这在平时是从来没有过的。谁都看得出来,毛泽东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