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误导党史
朱玉,被称为“西路军正本清源第一人”,他对“西路军正名”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此章节内容对西路军失败原因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和总结,完全有别于“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的传统观点,他认为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中央造成的:一、中央给西路军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限度,是导致失利的根本因素。二、缺乏机断专行,上级统得过死,陈昌浩一切“唯上”。
这些新观点引发了热议,党史被强行改写,新观点开始大行其道,占据了统治地位。新观点是在以史实为依据得出来的吗?看似是,书中也列举了不少来往电报做依据,可当我们拿着电报史料、历史事件与《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进行一一的对比,发现大多数都是在开脱徐向前等的责任,把全部责任推给了党中央。在这书里,我们是看不到徐向前对失败应负的责任有哪些?
执笔者这么做的目的何在,这里不做讨论。我们看到他利用信息的严重不对等,把对徐向前不利的电报采取了隐匿、拼凑改造或曲解等手段。
回忆录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或简略谈,不奇怪!但能做到如《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这样处处与史不符的也是少见,特别是这回忆录被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当成了信史,还改写了党史的正确记录。
由于《历史的回顾》第十四章隐藏了太多的与史不符的“硬伤”,绝大部分读者对电文、史料是不了解的,初看此回忆录,是不可能发现其中的“硬伤”,就算是感到内有蹊跷,也是不能明白其中哪些是执笔者无心的笔误,哪些又是在故意的篡改史料误导读者。
我们怎样才能找出这些核心“硬伤”?我想,由于执笔者在为徐向前回避责任,那么只要找出他在对西路军征战中失败事件的叙述和失败原因的总结中,是否与史料符合?有没有篡改?原因何在?这或许是个可行办法。
找茬,我用的解放军出版社1985版,更能反映出执笔者的原始手段,那么这就开始吧。
先看510页,这段涉及划红线的三份电文(中央、红军总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全都有问题。
根据红线段的叙述,读者会认为在蒋介石的“通渭会战”21日开始后,是中央先下令红四方面军过河;朱、张23日在与彭德怀会面后,根据彭德怀的“宁夏战役计划要旨”,向徐、陈下达了渡河令;徐、陈提出三个军渡河的建议。这全是与史不符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