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曾为核潜艇研制立了一大功
今天的中国,既能造世界上最长的桥,也能造世界上最高的桥,虽然路桥工程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不过提起“大桥”二字,能称为共和国记忆的,还得数南京长江大桥。
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来南京实地勘察后称:在南京造桥,不可能。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希望与苏联共建南京长江大桥,但后来则因中苏关系破裂而未能如愿。此前苏联曾帮助中国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虽然南京的工程条件比武汉长江大桥要复杂得多,可谓世界级难题,但中国人还是决定迎难而上,用当时的话,叫建“争气桥”。后来这座桥梁不但建成了,而且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曾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因此,这座桥梁的建成,可以说是当年我国走独立于美国和苏联的道路的一个缩影,将其称之为奇迹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2017年8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南京长江大桥依然令国人骄傲》为题报道:
“中国或许拥有世界上最长和最高的大桥,但论创新,它们均不如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建成于中国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双层大桥,1968年通车时就被誉为有开创性的突破。”
“‘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负责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表示,他希望记录历史保存大桥的遗产。”“他说:‘这座桥梁是文革时代公认的成就之一。它既是一座政治纪念碑,也是技术和历史成就的象征。’”(见《参考消息》2017年8月3日第15版)
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还有一则鲜为人知的史实:它曾为中国的核潜艇研制立下了一个大功。
“两弹一星”的“两弹”指的是导弹和原子弹、氢弹。导弹是“枪”,原子弹和氢弹是“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通过飞机投掷的原子弹,误差不小,而且面对的是基本丧失防空能力的日方。因此,自此以后,通过导弹发射就成了主要方式。至今增强核威慑的能力还是不断研发更先进的导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还没有原子弹、氢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研发导弹了。带有核弹头的导弹就是导弹核武器,有了导弹才能使核弹头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用潜艇的水下发射对敌方威胁大得多,因为这种潜艇采用核动力,可以长期在水下航行而不用浮出水面,使潜艇的机动性、隐蔽性和作战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在美国柯罗顿市港口下水。继美国之后,苏联也开始制造核潜艇,大约在1958年建成了第一代反潜鱼雷核潜艇,1960年拥有了导弹核潜艇。英国和法国则在20世纪60年代初建成了核潜艇。而美国从1955年起,平均每年建造7艘核潜艇,到1970年已有100余艘核潜艇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