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红星旗下” ——记胶东孩子剧团

2021-06-30 3750 0
作者: 陈志昂 来源: 红歌会网

  咱们是一家,咱们是一家,

  咱们都在革命摇篮里长大。

  共产党是咱们的保姆,

  咱们生长在红星旗下。

  ········

  这支歌是词作家丁铸铁、音乐家王久鸣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一次文艺团体的汇合而写的,然而它却不胫而走,传遍了山东解放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曲家王久鸣同志是山东解放区最有才华的音乐家,写了许多风行一时的好歌。

  每当我唱起这支难忘的歌曲,总是立即回想起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脑海里浮现出孩子剧团的少年战友们生气勃勃的姿影。那时候我们都爱唱这支歌,它虽然不是专为我们创作的,然而却生动而又贴切地反映了我们的战斗生活与革命热情。的确,正像这支歌里所说的那样,我们这群当时十多岁的孩子,是在党的抚育下,在革命的摇篮里长大的,党给了我们艺术的武器,引导我们为民族解放而战,为新社会的实现而战。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上,留下我们小小的脚印。

  1

  说起孩子剧团的历史,应当追溯到它的前身少年先锋队。少先队是在抗战爆发后,和胶东的抗日武装几乎同时诞生的。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强占了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沿海城市,国民党反动政府望风而逃。空前的民族危机,引起了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共胶东特委从地下崛起,昆嵛山上登高一呼,三十六方同时并起,于1937年12月24日举行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随后又在蓬莱、黄县、掖县分别建立起三军二路、四路和三支队(三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为一路)。这期间,大批爱国少年,或追随父兄,或弃家潜逃,纷纷投入革命队伍。早在1938年2月12日牟平雷神庙战役之前,三军后方司令部(即胶东特委)就已经有少年先锋队的组织,集中了约二、三十名男女少年。当时主要搞些化妆宣传,演唱革命歌曲,并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春夏间,总部和一路西进,沿途又收纳了一批参军的孩子。到达蓬莱后与二路少先队会合,队员达到五、六十名,这是少先队的鼎盛时期。后来,跟随部队继续西进,活动于黄县——掖县一带。

  当时,少先队直接隶属于胶东特委(后来改为区党委)青年部。青年部长是林乎加同志,(他后来又兼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崔敏(1920年生)任少先队队长,他是一位莱阳青年,圆圆的脸,白净面皮,有一双沉静而充满仁爱的黑眼睛。他是个孤儿,在烟台恤养院里长大,党的地下工作者把他培养成一个革命青年。天福山起义后,他离开烟台,一路讨饭,找到了三军。指导员王顾明(1917年生,后来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本来是烟台市一家助产学校的学生,瘦弱多病,但是富于艺术才能,时常教大家唱歌。后来少先队逐渐转化成一支文艺队伍,与她的培养与引导是分不开的。她当时不过20出头,但却是所有孩子们无限信赖、十分依恋的大姐姐,每个人都愿意向她吐露自己的衷曲——想家啦,同志间的误会啦,或者身体不舒服啦等等。而她总是用平静的态度倾听这些倾诉,然后亲切地给予帮助。副队长牟敏(1923年生,后来担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是一位瘦瘦的白皙的青年,一副近视眼镜,使他显出一种知识分子的风度。他也是富于艺术才能的,写过几首很好的歌曲,有些当年的队员至今仍会演唱。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