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毛泽东提出了为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指明了我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毛泽东强调,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需要有现代化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我军建设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变,迫切要求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尽快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制定了以文化教育为主的训练方针,普及教育和院校高层次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军文化素质;重视苏联顾问的作用,提倡虚心向苏军学习,迅速提高我军指战员的现代化军事科学水平。这些措施取得了快速而重大的成效,为人民解放军全面展开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普及教育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在战士中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在干部中,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8%,其中仅文盲和半文盲就占了30%,不少连队找个文书、司务长都很困难。部队装备了一些新式武器,干部战士学习技术也很吃力。1950年6月,国民党空军轰炸上海,驻沪防空部队虽然已经装备了比较先进的高射炮,可是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低,对它的性能和数据计算还不能熟练掌握,有时在战斗中就错过了战机,不能充分发挥武器作用。这种文化水平低的状况和现代化建军的要求显然是一个突出矛盾,军队的文化素质如果不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现代化建设就会落空。
毛泽东很早就关注到这个问题。为了尽快改变我军官兵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主持总政制定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经毛泽东审阅并详细修改后,于1950年8月1日颁发全军。决定从1951年1月起,在全军开展3年的文化教育,全军除执行规定的作战任务和生产任务外,必须在一个相当时期内,着重学习文化,“以提高文化为首要任务,使军队形成一个巨大的学校”,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并规定连队以60%的时间进行文化教育,团以下机关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学校等等。指示规定部队文化教育的方针是“速成的、联系实际的、但又是正规的”,其中“但又是正规的”为毛泽东所加,这个方针要求部队要从实际出发,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实际有用的而又有系统的文化知识。在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全军发起了向文化进军的大战役。在很短时间内,全军调配了文化教员5万多人,陆续开办了速成小学200多所,速成中学60多所,抽调大批骨干包括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干部和英雄模范离职学习。在职人员也按文化水平组织不同班次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