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差点“被开除党籍”的毛泽东,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1
处境艰难,更要稳定军心
三路会攻长沙的军事行动失败,毛泽东果断率领秋收起义军余部上了井冈山。
另一边,朱德正带着从三河坝冲出来的南昌起义军最后的火种,沿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行进。按照预定计划,他们将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湘粤赣边区,求发展。
这一路上分外艰难——缺粮少弹、补给无着倒是其次,麻烦的是,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覆灭的消息已经传开,不可避免地使队伍对革命前景产生了悲观情绪。
于是,医生、护士跑光,有的师、团干部以治病、汇报等理由离队,甚至不辞而别;有的营、连长带着手下逃跑。
2000多人的队伍,到赣南安远时,只剩下800来人。
“赣南三整”总算是把这支处在崩溃边缘的部队重新拉到革命道路上。
朱德所部于崇义山区活动了二十来天,四处派人外出寻找党组织,在获悉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派人(毛泽覃)前往了解情况,但因为北上地形复杂,尚无回音。
已近隆冬,官兵们身着单衣、粮弹无着。所幸在此时刻,朱德得到信息,到驻扎于广东韶关的范石生那里落脚。
与主政江西的朱培德一样,这个范石生也是滇军出身、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和朱德是同学,更是有拜把子的交情。当年朱德脱下军服到欧洲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范石生则在孙中山于广州起事的时候,率领几千云南兵到了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
当下,他依附留守广东的李济深,谋得粤湘边界一块地盘,军部驻韶关,麾下有不满员的两个师。
当然,范石生收留朱德自不全是出于兄弟情义,他想像孙中山当初建立“党军”(黄埔建军)那样,以容纳中国共产党人的方式,争取苏联物资枪械援助,壮大自身。
他给朱德写信:
“春城一别,匆匆数载。
兄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救国之道。
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感佩良深。
今虽暂处逆境之中,
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兄若再起东山,则来日前途不可量矣!
弟今寄人篱下,终非久计,正欲与兄共商良策,以谋自立自强。
望移驾汝城,弟扫榻相迎!”
范石生提出的条件是:待时机到来,让朱德率部到广东南部的雷州半岛,负责打通出海口,以得到苏联武器援助。届时,他定然能在广东有一席之地,北窥中原也不是不可能。
朱德对形势看很清楚,遂“勉从虎穴暂栖身”——先休整一下,观察局势,等候时机。
2
联手“五少爷”,智取宜章
1927年12月初,得知党即将在广州组织城市暴动,朱德准备带大家过去助阵。然而,很快传来噩耗:广州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