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重器--鞍钢宪法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当今天的很多管理者对“丰田管理方式”,“装配岛方式”,“后福特主义”、“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等趋之若骛时,孰不知,早在50年前,在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就诞生了这些理论与管理法产生的精神母体——《鞍钢宪法》。
钢铁长子
鞍钢始建于1916年,其前身是日本为掠夺中国资源建立的鞍山制铁所,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屈辱史
1916,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在奉天成立,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总局迁鞍山。
1917年-1921年,先后获得了大孤山、樱桃园等10多个矿区的开采权,1926年—1933年采量达480万吨。
1918年初,满铁又建成鞍山制铁所。1933年,在鞍山制铁所基础上,又兴建了制钢厂、轧钢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全称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
1940年,昭和制钢所出资兼并了原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轧钢连续生产作业系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仅40多天里,鞍钢的机械设备被卸运出达2/3,其中各种关键性设备的损失、破坏更为严重,厂区内到处残垣断壁。
鞍钢解放了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
此时的鞍山满目疮痍,鞍钢更是一片废墟。
由于战争破坏,没有一台可以转动的机器,一位留用的日本技术人员说:鞍钢要想恢复战前水平谈何容易,至少需要美国的资金和设备,日本的技术,还有20年的时间。”
然面,仅十个月后的12月26日,新的鞍山钢铁公司就组建了。
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
在抢运器材、护厂、修复生产、献交器材运动中,鞍山市涌现出141名功臣,其中特等功臣9名,一等功臣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