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他是《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
抗美援朝期间,作家巴金到战斗一线采访,后来写成了一部小说,叫《团圆》。
长春电影制片厂看到这部小说后,感到里面的事迹十分感人,便着手将《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后来拍成了电影《英雄儿女》。
这部经典的电影,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里面的主人公王成,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那么,王成的原型是谁呢?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赵先有,时任582团6连副指导员。
赵先有1928年生于河北乐亭县,19岁那年刚结完婚,就毅然留下新婚的妻子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并先后在太原、兰州等战役中三次立功,成为著名的战斗英雄。
1950年9月,赵先有随部队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一系列战役,被提升为582团6连副指导员,成为营和团重点培养的苗子,按照当时营长王守中的话说:“赵先有就是一块打仗的料,不但会指挥,打仗还能冲在前,特别关心关爱战士,战士们没有不服他的。”
1952年,开城保卫战中,志愿军夺取了“六七”高地,团里决定6连坚守这块阵地。当时,连长带着人先行出发,由于赵先有是副指导员,负责后勤物资筹措,没有随部队出发。可没想到,连队刚刚构筑完工事,敌人便发起了猛烈反扑,连队伤亡过半,连长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
赵先有得知情况后,立即向营长请战,请求接替连长指挥。营长很快批准了赵先有的请求,赵先有当天下午便接替了连长,组织仅有的30多人重新构筑工事,准备迎敌。
敌人第一次反扑很快来了,两个排的兵力,携带着3挺重机枪和5门迫击炮气势汹汹地扑来。赵先有沉着指挥,先藏入掩体,待敌人迫击炮轰完后,迫近坑道20米时,赵先有下令开打,不到5分钟,敌人便被打得鬼哭狼嚎,扔下30多具尸体退了回去。
天色已黑,赵先有估计敌人不会夜战,便将仅有的十几个掷弹筒全部埋到阵地前当地雷用,用电线当拉绳。果然,天刚刚亮,敌人发起第二次进攻,很快推进到了阵地前,结果,赵先有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起拉响掷弹筒,敌人瞬间被炸飞,死伤一片,剩下的不到10个人吓得疯了一样跑了下去。
接下来,敌人又增加兵力进攻了两次,都被赵先有打了下去。敌人恼羞成怒,步兵冲击不下来,便派出4架飞机和炮兵配合,向我阵地轮番轰炸,“六七”高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但赵先有早就确定好了作战原则:敌人轰炸不管,躲在掩体里,步兵冲上来再出击。就这样,又打退了敌人7次进攻。
敌人只能再增加兵力,又先后派出了8架飞机轮番轰炸,还派来了12辆坦克掩护步兵冲锋。这时,我炮兵阵地部署完毕,赵先有拿着步话机向炮兵指示敌人方位,结果,炮兵在他的引导下,发发命中敌群,炮弹在敌群中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