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苏联哲学纪事》(五)1957
1—2月。
1—2月。《哲学问题》第一期发表约夫楚克的文章《普列汉诺夫著作中的哲学史问题》。
文章说,普列汉诺夫不仅对哲学史的唯物主义传统赋予巨大的意义,而且对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开辟道路的,帮助科学和社会思想,从形而上学的智库下面解放出来的辩证法的传统,也赋予了很大的意义。
2月22—23日。科学院举行全体会议(年会),科学院主席团总秘书学术托普切夫作关于1956年科学院工作的总结报告。他说,《历史问题》,《哲学问题》,《苏维埃国家和法
》等杂志在阐述意识形态问题(例如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历史)方面,在评价党在艺术的领导作用方面犯了错误。
在科学院举行年会之前,各学部分别举行了全体会议。1月29日和31日举行的经济,哲学和法学学部全体会议的总结报告说,1956年经济,哲学,法学工作者遵循20大决议在解决从理论上全面而深刻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这项任务,迈出了头几步,修改了一些阻碍科学发展的不正确的理论原理,其中有:对价值规律估计不足,特别是在生产资料范围内,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有基本生产资料的无形损耗。报告认为,批判的修改某些教条主义原理和错误观点仍然是我们社会科学家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克服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的同时,必须对资产阶级的和假社会主义的敌对理论进行积极的斗争。
《共产党人》第3期发表科瓦廖夫的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意识中的资产阶级残余及其克服途径》一文说,只有社会主义的敌人,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的宣扬者,才会怀疑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不能从经济不平等混为一谈,因为这个原则估计到满足物质需要必然会有差别,但它不是巩固这些差别的工具,恰恰相反,它是消除这些差别的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就是劳动者物质福利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重大差别的消除,按劳分配原则会不断的减少社会主义成员物质保证方面某种不平等现象的残余。因此,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和对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方面的有利工具。
《哲学问题》第1期发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卡马里的文章《关于第3届国际社会学家可联合会会议》。文章详细介绍了1956年8月末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这次会议的情况。文章说苏联学者第1次参加这种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7个国家的550余位代表,但是中国的和东方其他一些国家都没派人参加,大会的议题是《20世纪的社会变革》。
文章说,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主要中心,现在是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的职业社会学家,社会学中心,学院和社会学杂志的数量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