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背后的宋朝立国基因

2023-01-31 1018 0
作者: 温伯陵 来源: 温伯陵公众号

  伯陵说:

  《满江红》上映以后,

  大家突然对宋朝的历史感兴趣,

  都在讨论大宋为什么成了大送。

  我有一个想法,

  “先易后难”的路线,

  决定了宋朝的立国基因。

  这个立国基因,

  间接导致宋朝躺平三百年。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1

  《道德经》里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的意思是,任何事都要从容易切入的角度做起,而且要从小事做起,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无数容易做的小事,最终会成为改变潮水方向的大事业。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老子是正确的。

  “先易后难”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不仅可以积累实力,还能积累工作经验,等实力和经验都积累完成,做大事和难事就有办法了。

  但老子的理论也不是完全正确。

  “先易后难”的方法论,很容易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路径依赖,以及既得利益集团。

  当路径依赖和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以后,不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都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不愿意进入“深水区”做难事。

  于是,“先易后难”便成为只有易,没有难。

  既然有“先易后难”,那就一定有“先难后易。”

  “先难后易”是开局遇到终极BOSS,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根据辩证法的原则,天下任何事物都有软肋,一旦仔细分析事务发现其软肋,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变难为易,最终实现逆袭翻盘。

  这种操作路径,可以在严酷的环境中锤炼队伍,极大提高队伍的心理阈值,一旦做成难事,再做易事的时候便如砍瓜切菜一样,属于下限不能保证而上限极高。

  从历史经验来看,“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都有可操作性。

  但“先难后易”需要百年难遇的猛人来分析事务团结队伍,才有成功的可能。例如百年前的工农红军。

  “先易后难”是所有人都可以操作的路径,但极少有人能在易事做成以后,克服路径依赖和既得利益,进而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

  典型例子便是宋朝。

  2

  955年夏,周世宗柴荣召集二十多名文学之士,让他们各写一篇策论,看看后周的顶级知识分子,到底有几分成色。

  柴荣的亲信王朴也在座,他深知柴荣渴望天下一统的心境,便写了一篇《平边策》,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吴国,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