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为什么共产党在隐蔽战线的交锋中能占上风?
反映地下工作题材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而“知彼”,离不开侦察和获取情报。人民解放军能最终赢得战争胜利,不仅是在硝烟弥漫的公开战场上打败了一个个强大的敌人,同时也在隐蔽的战线上挫败了对手。为什么共产党能够打赢这些隐蔽战争?党的“情报之王”李克农总结了两条原则——政治基础和党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曾经总结说,要战胜敌人需要进行两个战线的斗争,一是公开战线的斗争,一是隐蔽战线的斗争。隐蔽战线的斗争,也被称之为无硝烟的战争,过去有些人把隐蔽战线的斗争,就简单地概括为情报战线的斗争,这个其实是不全面的。
隐蔽战线的斗争,其实包括多种内容,例如说发动敌战区的工人农民和其他阶层的群众,进行公开的或者是隐蔽的群众性的斗争,发动各党派的联合行动,进行秘密的地下党的组织活动,这些都不算情报工作,但是情侦保卫工作,也是隐蔽战线斗争中间的重要部分。
当年中国革命战争,能够取得那么辉煌的胜利,除了在公开战场,也就是那些英勇的指战员,浴血冲杀之外,隐蔽战线的斗争也功不可没。周恩来曾经指出:“有了党,就有了党的情侦保卫工作。”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它就在反动势力的追捕之下,没有合法活动的条件,因此必须在隐蔽的地下活动,那么就必须有情报侦察和内部保卫工作。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情侦保卫工作,开始建立于1925年,就是在广东发生廖仲恺被刺的案件之后,中共中央就在国民党内部建立一些侦察内线。1926年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之前,又建立了红队,就是中央的保卫机构。1927年在武汉建立了中央特科,中央特科就负责党中央的情侦和保卫工作,中央特科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红军在建立之后,也建立了自己的情报和侦察保卫工作。后来的情报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无线电侦察,这是当年共产党人仅有的高科技。红军的无线电侦察,起自于1930年12月,缴获国民党张辉瓒师的半部电台。
为什么叫半部电台呢?因为国民党张辉瓒第十八师被红军歼灭之后,电台所有人员连同电台的机器都被红军俘获,但是当时农民出身的很多战士不认识电台,去那瞎摆弄,结果把发报机摆弄坏了,只剩下一个收报机,但是有了收报机也非常重要。
经过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动员,敌军第十八师报务主任王诤参加了红军,七天之后王诤就被毛主席、朱总司令任命为红军的无线电队队长。1931年1月6日,王诤在江西宁都小部就带上这部收报机的电台,开始收听国民党军的无线电通讯,这天也就称为中国共产党技术侦察工作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