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拱北,万水朝东,“五一口号”发布的背后故事,毛主席的修改使之名垂史册

2023-05-01 1364 0
作者: 张同乐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政协,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宣言书。“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其决策、起草修改、发布过程却非常简单,似乎是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一看似偶然而实非偶然的历史事件,实际上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团体和民主人士的热烈拥护。众星拱北,万水朝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协商民主制度由此形成,新中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从这里走来。

  一、“五一口号”的缘起

  1947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为适应新形势,10月10日,毛泽东在陕北佳县神泉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首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明确指出要“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2月,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并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政治纲领是,“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同时,强调了“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显然,此时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已经明确了联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取得政权,并且适时发出建立新中国的政治宣言的决心。

  随着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于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由陕北转移到河北。4月11日,毛泽东抵达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在这里,毛泽东考虑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已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

  但具体到“五一口号”发布的缘起,流传最广的故事是时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廖承志的来电催促。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江西红都瑞金,时称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根据中央的决定,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由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辗转陕北,大部分人员则转移到晋冀鲁豫解放区河北省涉县。新华社和广播电台担负着对内对外发布消息,指导舆论的重要任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毛泽东后来说,中共中央留在陕北,靠文武两条线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武的一条线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是通讯,通过新华社发布新闻消息,指导舆论。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