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大的七个首创性贡献,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毛泽东成为中央领导核心的第二把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牢记自身使命、紧握时代脉搏,开展着富有时代特征的革命斗争。因此,每届党代会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魅力,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如此。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从工人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反动势力的强大和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因此决定联合中国国民党,共同推进民主革命。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党的三大结合中国革命任务、革命形势和党的自身状况,明确实行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正因为如此,中共三大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值此中共三大召开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深入历史细节,回顾党代会的精彩瞬间,那些关于党自身发展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首创性贡献,使得中共三大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图为大会旧址。
一、首次实现国共合作,以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问题。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国民革命,并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致力于国民革命运动,“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大会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同时强调中共党员应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政治的宣传上,保存不向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妥协的立场;重视对民众的政治宣传;共产党党员及青年团团员在国民党中言语行动团结一致;努力使国民党与苏俄接近。大会确立了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