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是毛主席搞的吗? 之三
系列之三(接上期)
在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的武昌会议,因为浮夸风,毛主席在会上甚至做了“死人不能杀我的头”的严重警告性质的讲话,显示出他对浮夸风的严重不满,但是也说明了他对浮夸风的无奈(毛主席后来在一九六六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评价过这次武昌会议:“武昌会议我不满意,高指标弄得我毫无办法。”(在后续系列,笔者会引用这个讲话))。
根据东方直心所著《毛泽东大传》:
“在一九五八年十二月的八届六中全会,毛主席建议压缩指标。全会通过了《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草案中将钢产量由北戴河会议确定的2700至3000万吨降为1800万吨,生铁从4000万吨调整为29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从500亿元调整为360亿元等。其中关于钢生产的计划指标1800万吨,在内部的提法是,要好钢1650万吨。
毛主席对于这个经济计划是有不同意见的,他仍然认为属于高指标的。但是,他也没有坚决地阻止这个计划的通过。以他的话说,搞大计划的人占多数。所以,他作了让步。
在1959年3月1日上午,毛主席批示的信印证了《毛泽东大传》的结论。此信附后。
在1958年末,毛主席针对大跃进中浮夸风的报道还做了指示:
“要实事求是,不要浮夸。要作冷静的促进派,要鼓实劲,不要鼓虚劲,冲天的干劲要与严格的科学的态度相结合。”
这也体现了毛主席一直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要大跃进,不要浮夸;要科学、实际的大跃进,不要弄虚作假的大跃进。
此时,随着人民公社的逐步推广,又出现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主席在刚刚纠正浮夸风的斗争中,有不得不与“一平二调”、“共产风”做斗争。
可以说,无论是在与“浮夸风”还是与“一平二调”、“共产风”作斗争的过程中,主席都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因为许多同志对建设共产主义充满了激情与憧憬,散发的革命热情不可阻挡。
说到“一平二调”、“共产风”要从人民公社说起。
新中国的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日由河南遂平县嵖岈山脚下的翻身农民自发呼吁成立的。
由于当时的27个农业社劳动力分散、物质基础薄弱,还常常因边界问题纠纷不断,致使声势挺大的治山治水运动,被群众戏称为“老水牛掉井里———有劲使不上”,进展相当缓慢。因此,大家都有将小的农业社合为“大社”的呼声。
于是,中共遂平县委随即召开会议,开始研究“大社”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决定将嵖岈山脚下的土山、杨店、鲍庄、槐树等4个中心乡的27个高级社,9369户43263人,合并成立为一个“大社”———嵖岈山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