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治水:真正的伟大,是开创无限可能!

2023-11-23 880 0
作者: 煤油灯儿 来源: 煤油灯儿公众号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与后30年,是不可分割的,前三十年的建设,为后来打牢了根基,立定了规模。仅治水而言,就不难发现,毛主席是千年第一人,他对整个民族的贡献,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清晰可见。

  一、治理长江的“第一仗”和“最大仗”

  1949年,荆江地区,人们刚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就被另一场“战斗”打扰:长江发大水了,荆江大堤发生滑坡、塌陷,情况危急。

  像往常一样,奋战在抗洪一线的群众尽力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等待着上天的宣判。幸好,洪水退坡,大堤总算保住了。

  汛后,长江水利委提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计划,这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毛主席听取汇报并亲自审查项目设计资料,同意了该工程,对工程的兴建作出战略部署。

  人心齐了,气就顺,干活也有劲。1952年,经过30万军民日夜兼程的奋斗,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近用了75天就胜利建成。两年后,这项工程就在特大洪水中发挥了作用,宣告荆江周边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堤坝十年九溃的历史彻底结束。

  这是新中国治理长江的第一仗。对于长江这条母亲河,毛主席的视野可不只是局限于防洪,他主张既要驯服又要保护。1953年,他在视察长江时,从战略高度对长江防洪、水资源利用进行思考,对南水北调作出指示,要解决根本问题,根除长江水患。

  用这种彻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的目光聚焦到三峡建坝上。

  三峡建坝最早见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民国时期,也有外国专家进行过考察并提出计划。当毛主席得知水利委计划在长江干流和支流兴建系列梯级水库来拦洪时,他否定了这个方案,在地图上指向长江三峡那个卡口,希望建一座大水库,毕其功于一役。

  他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了解三峡建设的各种细节。在他的全力支持下,三峡建坝完成了总体规划。在1958年进行的工程审议中,他提出“积极慎重,充分可靠”的工作方针,以一种超前思维提醒三峡工程建设者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对于三峡工程这个治理长江的“最大仗”,毛主席可不只是坚持超前思维,他还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和底线思维。

  1966年,在三峡工程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他坚持要看一个反对三峡建设的报告,对泥沙问题可能影响大坝寿命的情况进行研究。在造价问题上,他担心因工程造价太高影响国家财政。他还担心大坝的安全问题,时刻考虑着长江中下游人民“脑壳上顶着200亿立方米水”。

  如今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他老人家和长江中下游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夙愿,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创了无限可能。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