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何被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

2023-12-15 1121 0
作者: 胡新民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2021年建党百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央视4频道播放了向1964年10月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致敬的节目。致敬词写道:“短短50天时间,70多个文艺团体的艺术家联袂,3000多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演,一个经典诞生的传奇。”

  这部大型歌舞剧是在周恩来亲自指导下诞生的。随后,他又指导将此剧拍成同名舞台艺术片,于1965年10月上映,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东方红》不但对中国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培育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其中的大量歌曲更是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周恩来会上作报告,他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用很大的热情改造旧文艺、团结旧艺人,增强全局观念,分部门成立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等协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文艺工作。他特别关心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曾多次致信中央电影管理局局长袁牧之,具体部署电影摄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艺术内行的周恩来,深知在当时的条件下,“电影是最好的宣传工具”。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但亲自抓了《东方红》的舞台表演的编排,还亲自抓了《东方红》的舞台艺术片的拍摄。

  1953年9月23日,周恩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新的文学艺术,掌握了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既然如此,文艺就必须首先歌颂工农兵中间的先进人物。”“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类型的歌颂。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编:《周恩来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月,第53页)顺便提一句,魏巍后来成为了《东方红》解说词撰写组中排名第一的成员。

  从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国营和民间职业文艺团体,都掀起了上山、下乡、下厂矿、下连队、“把好戏送上门”,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的热潮。各个文艺演出团体经常组织精干的演出小组下乡、下厂矿演出,把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工地车间等地方。在演出的节目中,音乐舞蹈类节目是重头戏。同时,随着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以音乐舞蹈为主的中国文艺团体出国演出交流也日益增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规模文艺活动的兴起,很快还形成了以音乐舞蹈为主的“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和“羊城音乐花会”三大音乐盛会,以高水平的演出轰动全国。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