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均:血战湘江——90年前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2024-11-28 1886 0
作者: 剑均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湘江·1934(油画,中国美术馆藏) 张庆涛作

  

  我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悠悠荡荡,流向远方。

  湘江之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湘江,古称湘水。《山海经》写道:“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这句话是在说,湘江发源在帝舜所葬之地的东南一隅,从环绕陵墓所在山的西侧流过,最后流入洞庭湖。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三皇五帝之一。按照《史记·五帝本纪》所述:帝舜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鉴于帝舜葬九疑(今九嶷山)是上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将“零陵”这个极久远的古地名归于夏以前出现的重要古地名,注明其地在湖南宁远。《辞源》《辞海》“零陵”辞条,第一语义均释为:“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东南。”由此可见,湘水自远古以来就泛着中华文明的波光。

  谈及湘江,就不能不提其在湘北的最大支流汨罗江了。汨罗江又以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于此而闻名。

  两千多年前,一位头戴高冠、广袖长服、腰挎长剑、目光如炬的诗人,久久徘徊于汨罗江边。屈原生活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那是个充满纷争与变革的年代。湘江见证了战火的烟云,也见证了楚辞的兴盛。屈原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楚辞”的开山鼻祖,其文字也与湘江结下不解之缘。

  屈原做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他一腔爱国热忱,对内主张选贤任能,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却屡遭楚国贵族诽谤和打压,先后被放逐到汉北和沅湘流域,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传世之作。

  我们现在读《离骚》,依然能感受到屈原行迹中的文化脉动:“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诗人渡过了沅水湘水,一路南行,在临近虞舜的陵地时,他陈述了自己的忧心:禹之子夏启从天帝那里得到《九辩》和《九歌》神曲,不用来祭祀,却令人痛心地用以安逸娱乐,这简直就是在自我放纵啊。从《离骚》的字里行间,人们仿佛能看到身处逆境的诗人在流放于湘水间时,面对国家沉沦和民生疾苦,心急如焚,只能用诗句来释放内心的愤懑和呐喊。

  湘江之水,浩浩汤汤。那水韵天成的三湘之美,那楚湘灵动的岳麓之风,也与湘水一道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融入了荆楚文化、巴楚文化的神韵,进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一条北去的湘江,从古至今是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多少名篇华章都与湘水一脉相连。每每读起,人们都能从中感受三湘文化的丰厚底蕴,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四射。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