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长:遵义会议新悟——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
在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究那段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历史,有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党的历史确实是一部非常深刻又很晓畅易懂的教科书,也是我们永远学之不完、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宝库。它不仅写在史书中,而且镌刻在亿万人心中。
一、遵义会议之前的危机
——毛泽东屡受挫、革命陷低谷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决反对和抵制上面的“左”倾错误。1927年11月,因为不执行夺取中心城市的方针,被撤销了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1929年6月,在中共红四军七大期间,毛泽东因坚持正确主张,被选掉了前委书记,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即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销了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左”倾教条主义者集中批评毛泽东,说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是“狭隘的经验主义”。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批评毛泽东对“夺取中心城市”“消极怠工”,把毛泽东战胜敌人三次“围剿”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说成是“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接着撤销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
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蒋介石派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军队直接用于进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秦邦宪)及其顾问李德,刚愎自用,不听毛泽东正确意见,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军事战略,同优势之敌拼消耗,红军受到严重摧击,伤亡惨重,最后只有一条路,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后来在路上才称之为长征)。
长征出发一个月后,即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伤亡巨大,由8.3万余人剩下3万余人。这是中央错误领导造成的严重恶果。
笔者前几年观瞻湘江战役纪念馆(广西全州县),含着泪写了《湘江碧血》:“血洒湘江救国难,血溅长空天泪潸;血染战旗旗更艳,血溉苗木成栋梁。血沃大地五谷丰,血涤积污铸江山;血浸骨脉豪气壮,血润九州华梦圆。”
血的惨痛教训逼迫红军指挥员们反思,大家不得不寻找走出绝境、低谷的出路……这就是遵义会议之前悲剧的强烈启迪。
二、遵义会议是一个历时五个月的过程
——之前3次预备会议,之后6次后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