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人民公社好,为什么社员吃不饱?


  有网友在我讨论人民公社的文章后留下了这样的评论:人民公社好,社员吃不饱。言下之意,就是你说人民公社这也好,那也好,就是人民公社社员吃不饱饭。

  另一位网友更是直接,他说,“作者理论水平不错,你能说说,为什么人民公社从成立到解散,连社员们的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了?”

  看来,有这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人们一说到人民公社,便立即会想到了人民公社饿肚子的日子。因此,对于人民公社的中肯分析,许多人是不想听,表现出剧烈的排斥性。

  对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吃饭问题,我在之前讨论农村集体经济的文章中已经有过多次分析和说明。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专门就此这个作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人民公社时期是不是存在吃不饱饭的现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吃饱饭的标准。

  如果我们按照1983年人均粮食拥有量360公斤作为吃饱饭的依据。那么,人民公社时期确实存在着吃不饱饭的现象。

  按照统计,人民公社时期的人均粮食拥有量的数据及变化如下:

  1959年人均拥有252公斤粮食。

  1970年人均拥有289公斤粮食。

  1979年的人均拥有340公斤粮食。

  从统计数字看,到1979年人均拥有粮食达到340公斤,与1983年的360公斤还有一小段距离。因此,人民公社时期存在着“吃不饱饭”是事实。

  二,社员吃不饱饭,是因为集体经济社员缺乏积极性,没有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一说到大集体,人们便习惯性地想到了出工不出力,想到了吃不饱,因而很自然地会产生“社员缺乏生产积极性,出工不出力,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了大家吃不饱饭”。这种想当然的看法是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的。而事实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从人均拥有的粮食来看,从1959年的252公斤,增加到1979年的340公斤,20年才增加了88公斤,这个成绩似乎不太令人满意。

  但你如果把从1959年到1979年的人口增长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你就会发现,人均粮食拥有量能够增加88公斤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在1959年我国是6.72亿人口,而到了1979年我国人口增长到了9.75亿,20年间人口增长了3.03亿人。也就是说,本来只有两个人吃饭,而现在却需要让三个人来吃。恰恰是因为人口的这种高速增加,才导致了吃不饱饭。

  我们假如从1959年到1979年的人口不变,仍然是6.72亿。那么,从1959年到1979年人民公社生产的粮食增加了多少呢?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8条)

热门评论
不肖子们都是没骨气的小人,一边骂着人民公社,一边吃着人民公社水库中的水。
0条回复
吃国家粮的一个月最低有27斤大米,最高的有45斤大米(煤矿工人),茶油每个月有1斤,粮站还有面粉卖,市场上还有卖茶油,卖大米,卖小麦,卖红薯等等的农村人。
0条回复
客观详细地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粮食产量,人口增长问题。
0条回复
“人民公社好,为什么社员吃不饱”,这是个全称判断,就是所有公社社员都吃不饱。那是恶意诋毁人民公社的说法。我们至少知道,大寨社员就不是吃不饱,还有至今仍叫人民公社的河北周家庄。只要有一个公社或者一个生产队的社员能吃饱,这个命题就不能成立。现在看来,当年吃不饱,不是因为粮食太少,而是副食太少。过去一家四口,每月一百斤米定粮,感觉就是饿,现在谁一家四口还吃一百斤米?满街小吃,吃饱了,病就多了,现在专家还号召吃“七分饱”。七分饱是不是有饿的感觉?过去医院病人少,恐怕就是“饿”出来的;现在医院人满为患,就是“饱”出来的。
1条回复
红色八月丹桂批评得对。赞一个。
1年前•上海   100回复
干农活的劳力一顿吃四五个大馒头
1条回复
红岩翠柏1967年学校不上课,我十六岁秋天进山为牲畜准备过冬的草,我们两人学生跟着十几个成年人,生产队安排了一个上点年纪的给我们做饭,早晚小米干饭,中午白面大馒头。做好后称了一下。最小的一个九大两。我能吃半个,同学吃一个,成年人大都吃两三个,有吃五个的。这就是人民公社时代。大家不要以为我没见过世面,成年后也在鲤鱼门吃过海鲜的。没觉得人民公社时代是挨饿。
1年前•河北省   432回复
说现在吃饱吃好,你吃的是转基因食品,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几千种填加剂让你吃饭倍儿香。
0条回复
抹黑毛主席的人说人民公社吃不饱,拥护毛主席的人也说人民公社吃不饱,似乎人民公社真的吃不饱。你们为什么不问问人民公社时有没有吃饱的,吃饱的有多少,吃不饱的有多少,吃饱了为wish恩么能吃饱,吃不饱为什吃不饱,我在这里声明,在人民公社时代我这个农村初中学生是可以吃饱的。再说吃饱也分几个档次,馒头窝头蔬菜吃饱是吃饱,吃不到大鱼大肉就认为是吃不饱。其中真相在那边呢?一句话要看大多数人的需求,要看社会的基本需要。吃饱,吃不饱这里学问大着呢。
0条回复
在人民公社时期,一对夫妇两个劳动力,可以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为什么?因为人民公社有‘超支’制度。在粮食分配上,是按照人头一部分,工分一部分的。一般是四六开,即劳动工分占百分之四十,人头占百分之六十。少数有三七开的。这样,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能分到人均口粮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这个口粮是要用工分值购买的。一对夫妇两个劳动力,所做的工分可能买不回一个七、八口之家的口粮,可是生产队还是把口粮分下去了,不够的钱作为“超支”记在账上,实际就等于生产队帮助养活了这一家人。如果是旧社会,口粮不够,不是饿死几个就是卖掉几个,绝对养不活这么一家七八个人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0条回复
我记得我当农民那几年,每顿吃一大盆粥(佐以面团,或山芋等粗粮),1978年离开农村的时候,体格长得倍儿壮,棒墩墩的一个小伙子。什么毛病,如神经衰弱,全治好了。实话实说,我在农村过得比自己此前在城里还过得好。
1条回复
wx薄田两亩没错,参加体力劳动能够增强体质,消除精神方面的病症。有个诗人臧克家也是这么个经历。
1年前•江苏省   120回复
查看全部18条评论 我要评论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