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斌:谈谈陈凤翚老师为我的长篇小说写书评

2022-07-06
作者: 赵建斌 来源: 红歌会网

  ​最近一年多来,由黑龙江省慈善总会、哈尔滨党史研究会、黑龙江省星火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会联合承办的《红色文化传承人物系列访谈》,推出许多篇章,前几天又推出第二十三期杨庆旺采访撰写的《历史,会记住他——访陈凤翚》。陈凤翚老师是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部副部长,前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部长。这篇采访文章特别列出一个小节:《对赵剑斌的支持和宣传》,是指二十年前陈老师曾经为我的长篇小说《父恩难辞》写过分量不轻的书评,大力支持我的文学创作的事情。负责这个栏目编发的回增达老师给我打电话,要我谈谈这件事,以便于整体宣传推广这次访谈节目。

  《父恩南辞》是我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中国北方某城市为背景,以一个出身工人家庭的正直上进有理想追求的青年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困惑来揭示社会腐败、特权滋生的土壤,批判封建裙带意识,批判少数知识分子市侩化和官二代的特权丑态,反映改革开放初期有为青年拒绝诱惑、自我奋争,将人生价值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拼搏精神。

  可以说,这部长篇小说的构思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写作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每天我要上班,只有利用下班和周日休息,才能有时间写一点,所以写的很慢,到九十年代中末期才写出初稿并改完。

  为什么要写这部书呢?因为我对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 变化有所感悟,我想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把这些感受写出来。我的突出感受是:1978年以后人们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工人群众不再享受当家做主的地位,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虽然当时尚未开展全面的私有化改制,社会的不正之风不仅仅是走后门问题,一些青年人的上学、就业、提干几乎靠的是父母兄妹,家族性的血缘姻缘关系,权力世袭现象非常普遍。一个有上进心的工人子弟是很难凭自己的努力来顺利走上仕途的。

  后来的2008年3月,一位北大的博士冯军旗到河南新野县挂职县长助理,调查写成《中县干部》一书,反映中国县级基层官场现状,就是揭示权力传续的血缘型姻缘性家族性世袭。

  ​我为我的这部长篇小说命名为《父恩难辞》,其实应该叫《父荫难却》更贴切,只是有点拗口。

  我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围绕着主人公的生父、养父、岳父之间的关系设置了几个大的悬念,使其更具有传奇性和可读性。

  ​40万字的小说写成之后联系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谈成,直到2000年才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同意自费出版。因为此时我已经下岗失业连生活费都没有,甭提自费出书了!但是我咬咬牙还是借钱把这本书搞出来。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