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评《三体》:通往黑暗森林的道路
01
目前,主流话语对《三体》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头脚颠倒”的状态,即头朝下,脚朝上。
什么意思呢?
就是按照《三体》的叙述与逻辑,认为存在一种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不能够被人类社会的经验与历史所证伪的“宇宙规律”,如“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社会学公理”等等。
由于这些“规律”是属于“宇宙”的,是超越了人类社会经验与历史的,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被置于不能批判的境地。
虽然不能批判,但由于“太阳系-地球-人类社会”是内在于宇宙的,所以这些“规律”也不言而喻地适用人类社会。
这种解读路径,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因为任何科幻小说家——无论他的想象力怎样狂放不羁——都不是来自太空,他的一切观念、一切作品,都是他的人生经历、他受到的教育、他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的反映,都是人类社会内生的。
比如,根据作者自述,《三体2黑暗森林》的名称,就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黑暗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早就在哲学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既然这些“宇宙规律”都不过是人类自身所创造并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存在的产物,那么,毫无疑问,我们也当然可以依据人类社会的理论、经验、历史等等对其进行批判。
02
在《三体》中,最有名的“宇宙规律”就是“黑暗森林法则”。
这一“法则”在《三体》三部曲中共有四个版本,分别为:叶文洁-罗辑理论、咒语实验理论、概率理论和宇宙战争理论。
不过,虽然版本繁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一条:自身生存第一,为此可以践踏一切文明底线!
这一“法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西方近500年来对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种族灭绝的历史,二十世纪法西斯国家到处进行侵略、掠夺的历史,都是在这一“法则”下进行的。
所以,这一“法则”也是对西方500年来黑暗历史的概括与总结。
“黑暗森林法则”一个主要的理论版本,是叶文洁-罗辑理论,即“宇宙社会学公理”,内容如下: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对这两条公理略加辨析,就会发现,它与纳粹德国所奉行的“生存空间理论”如出一辙。
“生存空间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拉采尔从生物学的概念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原理出发,以生物类比的方式研究国家政治。他在《政治的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也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必须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一个国家透过扩张领土来增加生存空间是必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