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抬头》到底讽刺了个啥?
最近网飞新推出的讽刺喜剧电影《不要抬头》引起了极高的讨论度,这和电影豪华的阵容有一定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低成本讽刺喜剧,这部电影的阵容有五个奥斯卡奖得主,还有两个奥斯卡提名者,这绝对是大手笔。但是这部电影有如此之高的讨论热度,演员阵容并不是主要的,这部电影所讽刺的内容,正是欧美社会的热点。(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一开始,是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彗星即将撞击地球。人类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有个陨石要撞击地球这种设定,在美国电影里边并不罕见,不过在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的美式主旋律动作片,所以接下来的发展,和《绝世天劫》这种,美国政府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力量,然后拯救世界完全不同。实际上,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电影里边拯救地球的努力失败了,并不是因为遇到了物理上无法克服的困难,实际上电影里边有不止一次机会去拯救地球,但是因为众人的短视与自以为是,最终人类文明被毁灭了。
至于电影的片名《不要抬头》,则是电影里边的美国总统在经过资本家的忽悠之后改变计划,为了转移注意力,发动她的选民进行的一项运动的名字,听起来仿佛像是掩耳盗铃,但是在电影里边,这个运动确实影响了很多人。
毋庸置疑,这绝对讽刺的是现实问题,导演自己说是讽刺气候问题,不过当下的观众们可能觉得更像讽刺新冠问题,都说得通,也没有什么官方答案,毕竟这二者都是相当复杂的挑战,对于人类的未来都会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也都是欧美社会最知名的议题。从全灭的结局可以看出,创作这个作品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态度都是极其悲观的——这倒也是人之常情,从欧美这两年的表现来说,在这方面过度乐观才是很奇怪的。
有趣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电影里边的女总统,浮夸的性格和做事方式,让她的儿子担任重要职务,戴个帽子,喜欢煽动选民,这很明显是讽刺特朗普的,而他在气候与新冠这两个议题上面的表现,也确实很尴尬。但是微妙的地方在于,随着拜登上台,很多人想象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他在新冠防疫上面的表现也谈不上理想,而气候方面的努力,也并没有让欧美环保主义者满意,讽刺特朗普的内容,也变得似乎不是那么明确了。
至于电影里边那个可以说服总统的资本家,则是缝合了马斯克,扎克伯格,贝索斯,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的各种要素,想象一下新冠带来的通货膨胀,再想想这些资本家的财富增长,电影之中的一切因为现实变得更加讽刺。另外,导演还把拜登的招牌习惯安在了这个资本家头上,也是值得玩味。
同时,除了对于政客和资本家的讽刺之外,电影里边,描写人民群众沉迷社交媒体与各种八卦新闻,对于面临的危机漠不关心,甚至是很容易被民粹与反智而煽动的桥段,占了很多的部分。这也是让很多人大呼真实的原因,显然最近两年的情况,大家都意识到了,社会问题面临的挑战并非只来自于政客与资本家,这样的说法在好莱坞里边并不多见,非常尖锐,但是也很符合事实。
结尾部分,主角拒绝了总统给的逃生名额,与家人和朋友,在祈祷之中共进晚餐,平静的共同迎接着毁灭。但是现实中,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显然并没有结束,我们头顶的彗星是依然高挂,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依然是艰巨的挑战。《不要抬头》并没有给出答案,当然,文艺工作者不需要对如此复杂的问题给出一个答案,这也不影响这个电影的优秀之处,但是,我们确实也应该去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新冠和气候变化问题,技术上面的解决方案,各路专家讨论了很多,但是只要稍加思考我们就会知道,这并不是单纯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技术无疑很重要,但是想要解决问题,这是绝对不够的,电影里边,也确实通过一些部分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很显然,对于极为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技术之外的力量。
新冠的事情就是如此,国内的新冠防控之所以可以落实,除了大方向的正确和技术支持之外,很大程度是形成了共识,形成了清零对于中国人民群众是有利的共识,否则没有这个共识,纵然有着清零的正确大方向,也是万万无法落实的,这点从各国防疫政策的实际效果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比如说,在疫情刚刚在美国流行的时候,国内有些人说,美国人都经济条件好,特别讲卫生,新冠流行不起来;也有人说,美国人都十分悍勇,有伟大的民族性,根本不怕新冠的死亡,社会不会受到影响。虽然这两种人说的细节都十分夸张,但是美国人确实有一些卫生习惯特别好的,也有一些确实不怕死的,可是问题就复杂在这里了。如果美国人都是那么讲卫生,遵守防疫规定,那么美国的疫情流行不会这么严重;如果美国人都是那么完全不怕死,进了icu都依然敢大放厥词,可以顶着新冠进行生产生活,那么美国的经济可以强行顶着死亡开工,但是如果两个都有,而且都占据了社会不小的部分,两方陷入绝对的对立之中,无论什么政策都难以执行,就会陷入现在的困境之中,这就是共识的分裂。
共识问题极具挑战,这是电影里边人类并没有成功阻止彗星的主要原因,电影里边这也是主要讽刺的痛点。不过在电影里边,制造共识分裂的罪魁祸首,被归结到了煽动民粹的总统和利用算法预测人们行为的科技大亨身上——这可以说是美国社会的标准观点,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扎克伯格,现在都被看作是制造社会分裂的恶棍。
当然,特朗普对于民粹的鼓动是确实存在的,而扎克伯格利用算法制造信息茧房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把共识分裂的问题光归结给他们,那可真是莫名其妙了。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不是他从空气里边变出来的,是美国社会积累的问题花了几十年制造的;使用算法制造回音壁也几乎是科技公司的标配,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什么复杂的阴谋,而是单纯在新自由主义游戏规则之下,为了利益的最大化的基本游戏规则。
制造共识的分裂,在新自由主义的游戏规则之下,其实是一门很不错的生意。制造政治议题上面的分裂,可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让真正的矛盾被掩盖起来,省事又省力,同时争取政客需要的选票,从民权运动以来的几十年,这样的游戏一直屡试不爽;迈入了社交媒体时代之后,通过算法的帮助,商业界更是玩的炉火纯青,成为了消费主义的一部分,“购买某某商品,就是支持某某理念”这样的玩法,实在是太常见了,电影之中的资本家正是这些模式的综合表现,更加讽刺的是,出品这部讽刺剧的流媒体巨头网飞,也是这个游戏的行家里手之一。而国内的社交媒体与意见领袖,这套也学习的很是快速,把流量看的比一切都重要,我想大家已经有了很多的体会了。
这个后现代游戏看似可以无限制的玩下去,毕竟,在苏联倒下之后,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似乎“历史终结”了,世界上没有敌人了,资本主义世界不需要共识去动员整个社会了。不过总是有些东西和人类不一样的,它们不在乎观点分裂,比如说电影里边的彗星,现实中的新冠病毒和气候变化,它们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自欺欺人的魔术对它们并不管用,而如果人类不正确面对它们,就会付出惨烈的代价,想要面对这些挑战,除了技术之外,没有社会共识是做不到的。
无论多么杰出的计划或是突破性的技术,没有社会共识的推动,和泡沫上的反光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之前故意撕裂社会的代价,终究是要清算的,新冠疫情之中流行的阴谋论与互相攻击,只不过是代价的利息罢了。谁也难以预测,新冠接下来会带来什么东西。
更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于,无论是新冠病毒还是气候变化的问题,一个国家内部的共识都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可是全球范围的共识,这就更复杂了。电影里边也有一幕,就是美国总统拒绝了其他国家参与之后,其他国家自己进行了行动,但是只有一幕俄罗斯发射失败,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
无论是在防治新冠还是环境保护,中国做出了不小的成果,虽然我也不至于说让欧美人民照抄中国经验那样自以为是的话,但是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欧美的大多数媒体依然无法正视中国的抗疫经验,天天靠着脑补来攻击中国,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至于中国在环保上面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成就,也自然被无视。偏偏在这种问题上面,他们倒是很能形成社会共识。恐怕对于他们来说,制造一个敌视中国的舆论,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毕竟,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也是一种常见的共识范式。比如,就算在这样一部讽刺美国问题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表现中国的场景仍然是下面这种美式电影经常会出现的类似场景,一帮穿着落伍的人在老旧逼仄的环境中一边吃面一边集体看电视之类的场景, 这种镜头还有不少。
想要解决新冠带来的灾难,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重建共识是其中重要而艰难的一项,好在虽然困难,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西方国际希望重建的社会共识,是否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依然有待商榷。比起创造一个有利于对抗新冠的共识,我看西方的舆论界更打算制造一个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新冠变得越来越无害化,和流感差不多,这似乎是一年之前特朗普被各大媒体嘲讽的发言的刻板重复。只是对于新冠病毒来说,不论是特朗普或是谁说的,都不重要,装鸵鸟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
电影主角选择等待终结,总统与资本家坐上了逃生舱,却最终被外星生物所杀死,一切就此结束。现实中,世卫组织发言希望疫情在今年得以终结,新毒株的突变在全球形成了新一轮的疫情高潮,而更多突变依然在暗处潜伏,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新药,都难以阻拦它们的脚步;而气候变化领域,虽然人类做出了各种努力,但是越来越多的环保行为艺术占据了更多的公共空间,而发达国家对于控制气候变化的承诺,依然显得虚无缥缈。
但是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在这个充满了撕裂的时代,我们依然继续要前行,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虽然抬头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的路,但是如果不抬起头,那就一定会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