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评《斩断魔爪》:当心,间谍!
01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间谍案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但遗憾的是,在文艺领域,除了一些高来高去,多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背景的“谍战剧”之外,反映当代反间谍斗争的影视作品,可谓少之又少。
这令我想起了新中国前三十年一个重要电影类型:反特片!
反特片属于惊险题材,在当年极受观众欢迎,也给少年时代的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如《铁道卫视》《秘密图纸》《羊城暗哨》等,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但每次重看,仍然觉得津津有味。
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反特电影,通常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不仅对现实斗争具有指导意义,对今天的观众了解历史,也很有帮助。
02
前两天,重温了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年拍摄的《斩断魔爪》,颇有所悟。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某军工厂总工程师周昌民(陶金 饰)研制成功了一套新型防空雷达,即将投入生产。设在香港的美国特务机关,招募原国民党军统特务白秉忠(韩非 饰),冒充周昌民老友的侄儿,以回内地参加建设为名,通过周昌民的介绍潜入军工厂担任技师,企图伺机窃取相关图纸,由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斩断魔爪》是早期反特片,有些方面不免稚白,但在同类作品中,具有“开先河”的作用,深刻影响了此后同类题材的作品。
《斩断魔爪》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选定了一个特殊时间段: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朝鲜半岛仁川登陆,到同年10月底,志愿军出国作战并取得首战胜利前。
在这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美帝国主义找上门来了”,地面美军兵分两路直扑鸭绿江,美国空军开始轰炸丹东,国内残存的反动势力空前活跃,崇美、恐美思想严重的人也觉得大难临头,东北首当其冲,一些人甚至把家属送往南方,自己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展开反间谍故事,就更具有典型性,也更加扣人心弦。
2、用一些十分简洁的镜头,对公安工作的地位与重要性进行了交代。
比如在公安局张处长的办公室里,一面墙上,挂着毛主席为公安工作的题词“保卫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尽力加强之”,另一面墙上,则挂着捷尔任斯基的照片。
这表明新中国的反间谍工作,既来自中国自身的革命传统,也承接了苏联肃反委员会(契卡)的传统;
3、新中国初年,各大城市盘根错节的教会,实际上是间谍窝子。
在影片中,哈尔滨一所大教堂的意大利籍何主教(于飞 饰),就是美国特务,神父和修女,也有很多是特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